"绝顶新秋生夜凉":初秋的山峰入夜已带着寒意,
# 绝顶:山的最高峰。
"鹤翻松露滴衣裳":栖息在松树上的仙鹤微微一动枝头的露水便滴滴哒哒落打在衣服上。
"前峰月映半江水":前面山峰的倒影映在江面上,
"僧在翠微开竹房":一片翠绿之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个老僧的身影轻轻的推开了竹门。
# 翠微:青翠的山色。
1. 分段赏析
“绝顶新秋生夜凉”,点明时间与地点。“绝顶”凸显诗人所处位置之高,“新秋”表明时节,初秋的夜晚,山顶凉意袭人,为全诗奠定了清幽凉爽的基调。此句虽未直接写景,却让读者感受到秋夜山顶的静谧与寒凉。“鹤翻松露滴衣裳”一句,画面感十足。诗人巧妙地捕捉到鹤在松间翻飞的瞬间,松间的露珠随之滴落,打湿了衣裳。“鹤”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自在,此处鹤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美,更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同时,露珠滴落衣裳的细腻感受,进一步强化了夜的静谧与清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前峰月映半江水”,描绘出一幅极具层次感和美感的画面。明月高悬,映照在前峰之上,月光洒落在江面上,因山峰的遮挡,只照亮了半江水。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奇幻美妙,“半江水”的描写更是精妙绝伦,比“一江水”更具色彩与层次变化,激发读者无限想象。从艺术手法上看,此句动静结合,月与江是静景,而月映江水的光影变幻又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僧在翠微开竹房”,将画面从自然景色转到寺中僧人。“翠微”指代青山,在青山环抱之中,僧人打开竹房。“僧”这一意象,给人以宁静、超脱之感,与前文的鹤、月等意象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清幽雅致的氛围。僧人在这清幽之地开启竹房,仿佛在与自然对话,也暗示着诗人在这静谧环境中内心的宁静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方舆胜览》:山在明州城中,横峙江之下流,两峰如帢帻,其顶双塔差肩,有明庆塔院,胜概名天下。
明胡震《唐音戊签》
# 敖英曰:缀景楚楚,无斧凿痕。周珽曰:清机隽气逼人。按:任翻每三十年,一至巾子峰寺,每至留题一诗。初至有僧、有鹤、有松、有月。次至,僧已圆寂。后至,并松、鹤俱无,惟馀峰、月照江。……焦弱侯曰:三诗前后相应,无穷感慨,自寄其中。有是哉!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刘象《咏仙掌》
下一篇:唐·卢尚书《哭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