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秋枝槐叶黄":秋蝉在枝头聒噪,槐树叶片已染黄,秋意渐浓,
# 黄:一作齐。,噪:一作啸。
"石榴香老愁寒霜":石榴果实成熟,香气馥郁,却因寒霜将至而生愁绪。
# 愁寒霜:一作庭枝低。
"流霞包染紫鹦粟":石榴外皮如晚霞浸染般红紫,包裹着紫罂粟般的籽粒,
# 鹦:一作罂。,包:一作色。
"黄蜡纸裹红瓠房":黄蜡纸般的外皮裹着红色瓠瓜籽般饱满的果肉。
# 裹:一作苞。
"玉刻冰壶含露湿":石榴籽如冰雕玉壶般晶莹,含着湿润的秋露,
# 冰壶:指月亮。
"斓斑似带湘娥泣":果皮斑驳如湘妃泪痕,似在诉说哀婉之情。
# 湘娥:指舜妃娥皇、女英。
"萧娘初嫁嗜甘酸":新嫁的女子偏爱石榴的甘甜酸涩之味,
# 萧娘:泛指女子。
"嚼破水精千万粒":她轻嚼石榴,咬破千万颗水晶般的籽粒。
# 水精:指石榴籽。
1. 分段赏析
“蝉噪秋枝槐叶黄”:此句以听觉与视觉结合开篇,“蝉噪”点明秋日时令,蝉鸣在枝头喧闹,打破秋日寂静;“槐叶黄”则以枯黄的槐树叶片直观呈现季节变化,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氛围。“噪”与“黄”二字精准捕捉秋日特征,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也暗示石榴成熟于万物渐衰的时节,暗含生命轮回的哲思。“石榴香老愁寒霜”:“香老”一词拟人化地赋予石榴以岁月感,其香气随时间流逝渐趋醇厚,却又隐含衰颓意味;“愁寒霜”则将石榴置于秋霜将至的情境中,以“愁”字传递出对严寒侵袭的担忧。此句通过石榴的“香老”与“愁”,隐喻美好事物在时光与环境中的脆弱,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流霞包染紫鹦粟”:诗人以奇崛的比喻描绘石榴外皮,“流霞”形容其色泽如天边绚烂的云霞,“紫鹦粟”则突出颗粒饱满如紫色罂粟籽,二者叠加赋予石榴外皮奇幻而华美的视觉效果。“包染”二字动态感十足,仿佛石榴被自然之手精心染色,尽显诗人观察之细腻与想象之瑰丽。“黄蜡纸裹红瓠房”: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黄蜡纸”比喻石榴外皮的质感,既显其光滑柔韧,又暗含保护内核的意象;“红瓠房”则直白点明石榴内部结构,红瓤房室与黄蜡外皮形成鲜明色彩对比。诗人以质朴语言勾勒石榴形态,虚实结合,既具画面感又不失真实感。“玉刻冰壶含露湿”:“玉刻”“冰壶”两个意象叠加,突出石榴晶莹剔透的质感,仿佛由美玉雕琢而成,内部如冰壶般清凉;“含露湿”则进一步描绘清晨露珠凝结于石榴表面的湿润状态,视觉与触觉交织,赋予石榴以灵动的生命力,展现其诱人的新鲜特质。“斓斑似带湘娥泣”:“斓斑”形容石榴外皮的斑纹色彩斑斓,诗人由此联想到“湘娥泣”的典故,将斑纹比作湘妃洒下的泪痕,为石榴增添哀怨而神秘的文化底蕴。此句虚实相生,既如实描绘石榴外观,又通过神话意象赋予其情感深度,拓宽诗歌意境。“萧娘初嫁嗜甘酸”:以“萧娘初嫁”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类比石榴成熟,“嗜甘酸”既点明石榴酸甜可口的滋味,又暗含对青春活力的赞美。诗人通过人物与石榴的关联,将自然之物与人间情味相融合,使诗歌兼具世俗趣味与艺术美感。“嚼破水精千万粒”:结尾以动态场景收束全诗,“嚼破”一词生动展现食用石榴的过程,“水晶千万粒”则夸张地描绘石榴籽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数量繁多。此句从味觉与视觉双重角度强化石榴的诱人特质,与开篇的秋日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最终定格于丰收与满足的喜悦之中。
上一篇:唐·高蟾《瓜洲夜泊》
下一篇:唐·田娥《长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