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无雪霜":天如果不降霜雪,
"青松不如草":四季常青的松树可能还不如一棵小草。
"地若无山川":大地上如果没有高山和河流,
# 若:如果。
"何人重平道":又有谁会看重那平坦的道路呢。
"一日天无风":如果有一天天空中没有风,
"四溟波尽息":四海之内的波澜就会全部平息。
# 四溟:四海。
"人心风不吹":人的内心就算没有风吹过,
"波浪高百尺":也会有百尺高的波浪澎湃。
1. 分段赏析
其一:“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此句是假设情境下的对比。“天若无雪霜”构建了一个没有恶劣环境的前提,“青松不如草”则在这种假设下得出令人意外的结论。正常情况下,青松以其四季常青、坚韧不拔的形象备受赞誉,而草常被视为柔弱、渺小的象征。但诗人通过假设,强调了逆境对于凸显事物价值的重要性。一个“若”字,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特殊的情境思考;“不如”二字,鲜明地突出了在顺境中青松优势不再,甚至可能被小草超越的情况。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为后文揭示哲理埋下伏笔,让读者开始思考事物价值的显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同样采用假设的手法。“地若无山川”设想了没有山川起伏的地形,“何人重平道”则进一步引发思考。山川因其雄伟壮丽、地势起伏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吸引人们的关注和赞美。而平道在平常情况下,因其平坦、普通,往往容易被忽视。“何人重”强调了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平道的价值难以被凸显。此句与上句相呼应,继续阐述逆境或特殊条件对于事物价值体现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明白只有在对比和挑战中,事物的独特之处才能被真正发现和重视。其二:“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一日天无风”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条件,即某一天海上没有风的吹拂。“四溟”指代广阔的大海,“波尽息”生动地描绘出大海在无风状态下波涛平息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现出一种平静、安宁的画面。此句为下一句的转折做了铺垫,以自然的平静来对比人心的不平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差异。“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人心风不吹”承接上句的自然现象,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心。“风不吹”表示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刺激,然而“波浪高百尺”却描绘出人心此时内心的波澜壮阔。这里的“波浪”是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人心在平静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剧烈的情绪波动。“高百尺”则夸张地强调了这种内心波澜的强烈程度。此句深刻地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即使没有外界的影响,人心也可能因为自身的欲望、情感等因素而动荡不安,与自然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人心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上一篇:唐·章孝标《古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