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朝代:唐作者:韩溉浏览量:1
shù
lián
yún
wàn
kāi
wáng
sūn
yàn
mǎn
tíng
zāi
líng
shuāng
jìn
jié
rén
jiàn
zhōng
xīn
dài
fèng
lái
shuí
fēng
liú
tiān
xīng
yǒng
lián
xiāo
chū
chén
āi
zhū
mén
chù
chù
duō
xián
zhèng
hǎo
yīn
cuì
tái

译文

竹影连云,万千叶片舒展摇曳,高洁之士偏爱在庭院中遍植此君。它历经寒霜而坚守气节,却无人赏识,整日虚心以待,盼望着凤凰栖临。谁能为它的风流姿态增添诗兴咏,它自怜孤高,超脱于尘世的尘埃之外。朱门大户处处都有闲置的空地,正好移植竹影,让翠绿覆盖满地青苔。

逐句剖析

"树色连云万叶开":竹影连云,万千叶片舒展摇曳,

"王孙不厌满庭栽":高洁之士偏爱在庭院中遍植此君。

# 孙:一作家。

"凌霜尽节无人见":它历经寒霜而坚守气节,却无人赏识,

"终日虚心待凤来":整日虚心以待,盼望着凤凰栖临。

"谁许风流添兴咏":谁能为它的风流姿态增添诗兴咏,

"自怜潇洒出尘埃":它自怜孤高,超脱于尘世的尘埃之外。

"朱门处处多闲地":朱门大户处处都有闲置的空地,

"正好移阴覆翠苔":正好移植竹影,让翠绿覆盖满地青苔。

# 覆:一作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竹》是唐代诗人韩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先写竹树色连云、万叶竞发的繁茂姿态,以及深受雅士喜爱的特质;继而突出竹凌霜守节、终日虚心的品格;又以竹的风流潇洒、出尘脱俗,暗喻其不媚世俗的情操;最后借朱门闲地呼吁移栽竹子,以翠影覆盖苔径。全诗通过对竹的形象刻画与品格赞美,展现出诗人对坚贞、谦逊等高尚节操的推崇,以及对清雅脱俗生活的向往,意象鲜明,寄意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栽”两句总写竹的繁茂与人们对竹的喜爱。“连云”状写竹树枝叶茂密、高耸入云的景象,“万叶开”则展现其生机盎然。“王孙不厌”以贵族对竹的偏爱,侧面烘托竹在世人心中的高雅形象,为全诗奠定喜爱竹的基调。“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两句聚焦竹的品格。“凌霜尽节”突出竹在严寒中坚守气节的坚韧,即便“无人见”仍不改其志;“虚心”既写竹的中空形态,又暗喻其谦逊胸怀,“待凤来”化用“凤凰栖梧”典故,以虚笔赋予竹招引贤才的美好意象,深化其高洁内涵。“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两句转入诗人的主观感慨。“谁许”以反问强调竹的风流韵致无需他人赋予,其“潇洒”本就超脱尘世尘埃。诗人借竹自喻,既赞美竹的超然品格,也暗含自身不媚世俗、孤高自赏的人生态度,使物我之情自然交融。“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阴覆翠苔”两句以议论收束。诗人目睹“朱门”多有闲置空地,发出将竹移栽至此、以绿荫覆盖翠苔的倡议。表面是惋惜竹未被富贵人家广泛栽种,实则委婉批评权贵不识竹之高洁,呼吁人们重视竹的精神价值,卒章显志,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晋·七宝鞭》

下一篇:唐·无名氏《小苏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