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pàn
zhēng
māo
ér
zhuàng

朝代:唐作者:裴谞浏览量:1
māo
ér
shí
zhǔ
bàng
jiā
nuò
lǎo
shǔ
liǎng
jiā
zhēng
jiāng
lái
péi

译文

猫儿不认识主人,猫儿靠近人家捕捉老鼠。两家不需要争吵,把它抓来交给裴谞。

逐句剖析

"猫儿不识主":猫儿不认识主人,

"傍家搦老鼠":猫儿靠近人家捕捉老鼠。

"两家不须争":两家不需要争吵,

"将来与裴谞":把它抓来交给裴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判争猫儿状》是唐代官员裴谞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记录了他在处理民事纠纷时的一件趣事。这首诗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两户人家因猫的归属问题而引发的争执,裴谞则通过“猫儿不识主”等四句诗作出裁决,最终将猫判给自己,从而平息了双方的争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基层司法的灵活性,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猫的喜爱和重视。作为裴谞现存的四首诗作之一,该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等文献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根据2023年的文献记录,裴谞在河南担任官职时,处理了一起两位妇人争夺一只家猫的案件。他以幽默的方式将猫判给了自己。原告在诉状中写道:“猫儿不识主,傍家捉老鼠。两家无需争,交给裴谞养。”裴谞通过这种独特的审判方式,打破了常规,以一种富有诗意的裁决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这首诗通过幽默的笔触和简洁的语言,记录了他在处理两户人家因猫归属问题引发的争执时的裁决方式。诗中不仅展现了裴谞的智慧和幽默感,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猫的喜爱和重视。

2. 分段赏析

首句:“猫儿不识主”,此句点明了事件的主角——猫儿,且指出猫儿不认识主人这一情况。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引发读者好奇,也为两家争猫这一矛盾冲突做了铺垫。次句:“傍家搦老鼠”,这句诗中“傍家”生动地描绘出猫儿靠近人家的动作,“搦”字则形象地写出猫儿捕捉老鼠的姿态。这一句具体描述了猫儿的行为,展现出猫儿抓鼠的场景,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当时的画面,也进一步说明了争猫事件的原因。第三句:“两家不须争”,诗人站出来调解,表明两家没必要争吵。一个“不须”语气坚定,体现出诗人对这种无谓争执的看法,简洁有力地制止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末句:“将来与裴谞”,诗人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将猫儿判给自己。这一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展现出诗人处理问题的智慧和风趣,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林卧》

下一篇:唐·高适《送裴别将之安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