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长云尽":西塞山飘着不尽的白云,
# 西塞: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又名道山矶。唐张志和《渔歌子》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即此地。
"南湖片月斜":南湖上挂着皎然的弯月。
# 南湖:一称鸳鸯湖,旧以东、西两湖相连若鸳鸯交颈,或云湖中多鸳鸯,故名。在浙江省嘉兴市城东南。湖心岛上有五代时所建烟雨楼,又有南湖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船,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期在此召开。
"漾舟人不见":我独自一人划着小船不见了,
# 漾舟:摇船。
"卧入武陵花":原来不知不觉中为桃花所包围。
# 武陵花:即桃花。武陵是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之地,相传在湖南省桃源县境内。其地“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被认为是避世隐居的最佳处所。
1. 写作手法
白描:“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采用纯粹的白描技法,客观呈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秀丽景致。
2. 分段赏析
首句“西塞长云尽”以开阔的视野起笔,描绘了傍晚时分天际的景象。“西塞”指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常与隐逸、江湖相关联;“长云尽”则暗示暮色降临,云霭消散,天空渐趋澄明。这一句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又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次句“南湖片月斜”转入对湖上夜景的描写。“南湖”与“西塞”呼应,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片月斜”以细腻的笔触刻画新月低垂、斜挂天边的姿态,月光洒在湖面上,营造出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片”字突出月亮的纤细柔美,而“斜”字则赋予画面动态感,仿佛月亮正缓缓移动。第三句“漾舟人不见”突然转折,由景及人。“漾舟”指小船在湖面轻轻荡漾,本应是充满生机的场景,但“人不见”却透露出一种空寂之感。诗人或隐于舟中,或已融入自然,刻意淡化人的存在,使画面更显幽远。这一句既写实又含蓄,暗示诗人对尘世的疏离。末句“卧入武陵花”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武陵”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象征世外桃源;“卧入”二字生动传神,仿佛诗人悠然躺卧,随波逐流,不知不觉间已置身于桃花深处。这一句将现实与理想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纯净之美的沉醉。
上一篇:唐·冯延巳《更漏子·夜初长》
下一篇:唐·刘得仁《送鄂州崔大夫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