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优贤良":圣朝优待贤良之士,
"草泽无遗匿":民间没有被遗漏隐藏的人才。
"人生各有命":人生各有天命,
# 命:一作志。
"在余胡不淑":我为何如此不幸。
# 淑:一作激。
"一生但区区":一生只是庸庸碌碌,
"五十无寸禄":到五十岁还没有一官半职。
"衰退当弃捐":年老衰退应当被弃用,
"贫贱招毁讟":贫贱招来毁谤非议。
# 毁:一作时,一作祸。
"栖栖去人世":孤寂地离开人世,
"屯踬日穷迫":困顿窘迫一天比一天严重。
"不如守田园":不如守着田园,
"岁晏望丰熟":到年末盼望庄稼丰收。
"壮年失宜尽":壮年该做的事没有尽力完成,
"老大无筋力":到老了没有力气了。
"始觉前计非":才发觉以前的打算不对,
# 觉:一作怆。
"将贻后生福":将会给后代留下福泽。
# 将:一作方。
"童儿新学稼":儿童刚刚学习耕种,
# 稼:一作穑。
"少女未能织":少女还不能织布。
# 少:一作小。
"顾此烦知己":想到这些就烦劳知己,
"终日求衣食":整日为了衣食而奔波。
1. 分段赏析
“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匿。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开篇诗人感慨圣朝优待贤良,民间没有被遗漏的人才,但自己却命运不佳,为何如此不幸。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退当弃捐,贫贱招毁讟。”:诗人回顾自己一生庸庸碌碌,到五十岁还没有一官半职,年老体衰被弃用,还因贫贱遭到毁谤。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栖栖去人世,屯踬日穷迫。不如守田园,岁晏望丰熟。”:诗人感到自己孤寂地离开人世,生活困顿窘迫,于是决定回归田园,盼望年末庄稼丰收。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壮年失宜尽,老大无筋力。始觉前计非,将贻后生福。”:诗人意识到自己壮年没有尽力,到老了没有力气,后悔以前的打算,希望给后代留下福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童儿新学稼,少女未能织。顾此烦知己,终日求衣食。”:诗人看到儿女尚未成年,不能自食其力,感到十分忧心,只能烦劳知己,整日为衣食奔波。此句将诗人的忧愁推向了高潮,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生活的无奈。
上一篇:唐·李贺《石城晓》
下一篇:唐·张籍《西楼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