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函谷壮关中":巍峨的函谷关天生险要,成就关中千古雄浑气象,
"万古惊尘向此空":万千朝代的风云战火,都在此关隘前消散成空。
"望气竟能知老子":当年尹喜观星象便知老子将临,留下道德经传世,
"弃繻何不识终童":可叹少年终军弃繻明志的壮举,如今几人能懂。
"谩持白马先生论":空谈“白马非马”的诡辩术终究无用,
"未抵鸣鸡下客功":不及孟尝门客效鸡鸣助主脱困的智勇。
"符命已归如掌地":天命早已归于掌中河山的真命天子,
"一丸曾误隗王东":可笑隗嚣曾妄想一丸泥封,终落得东逃途穷。
# 一丸曾误隗王东:原校:隗王,今《宋诗纪事》刊本作隗生,考《后汉书·隗嚣传》:长陵人王元为大将军,说嚣曰: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即胡宿诗句所本,刊作隗生者误,附识于此。
1. 分段赏析
首联:“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上句点出函谷关的地理意义,强调其天然险要为关中屏障,奠定关中地区的雄壮格局。下句以历史视角切入,言此关历经战火纷争(“惊尘”喻战乱),但最终归于沉寂,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颔联:“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连用两典:其一为尹喜观星象(望气)预见老子西行,促成《道德经》传世;其二为终军年少弃繻(通关凭证)明志,却未被识才。通过对比,既赞关隘承载的文化传承,亦暗讽现实中对才志之士的忽视。颈联:“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前句反用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典故,批评空谈玄理无益于实际;后句以孟尝君门客仿鸡鸣助其脱困的史事,肯定实用智谋的价值。两相对照,凸显务实精神的重要性。尾联:“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借东汉隗嚣“一丸泥封函谷”的妄言反讽割据者的失败,指出天命终归统一政权(“符命已归”)。末句以“曾误”二字点明割据者的历史教训,呼应首联“万古惊尘”的消弭,暗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背景。
上一篇:唐·徐凝《和秋游洛阳》
下一篇:唐·元稹《书乐天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