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唐作者:冷朝阳浏览量:1
chuán
jiā
jié
qīng
yáng
yìng
chén
niú
chéng
suì
rěn
cǎi
yàn
biǎo
nián
chūn
jìn
xīng
huí
hán
yuè
jiàn
yín
fēng
guāng
xíng
chù
hǎo
yún
wàng
zhōng
xīn
liú
shuǐ
chū
xiāo
dòng
qián
zhèn
lín
méi
huā
jiāng
liǔ
piān
yuè
xiāng
rén

译文

时节流转的规律传递着立春的喜讯,和煦的春光正应和着这个时辰。泥土塑成的耕牛预示着丰收的年景,彩绸扎成的燕子昭示新春的来临。腊月已尽,星辰回归原位,冬寒渐退,正月寅月悄然开启。所到之处风景明丽,远望云霞与景物皆焕发新意。冰封的河水开始消融,深藏的鱼儿跃跃欲试摆动鳞鳍。梅花与柳枝的春色交织,偏偏勾起游子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逐句剖析

"玉律传佳节":时节流转的规律传递着立春的喜讯,

# 玉律:指管乐器。

"青阳应此辰":和煦的春光正应和着这个时辰。

# 此:一作北。,青阳:指春天。青:一作春。

"土牛呈岁稔":泥土塑成的耕牛预示着丰收的年景,

# 土牛呈岁稔:鞭打土做的春牛,使其腹中所藏五谷撒 出,意在祈求好年景。岁稔,年成丰熟。

"彩燕表年春":彩绸扎成的燕子昭示新春的来临。

# 彩燕:剪彩绢为燕戴在头上,表示接春。

"腊尽星回次":腊月已尽,星辰回归原位,

# 星:北斗星。

"寒余月建寅":冬寒渐退,正月寅月悄然开启。

"风光行处好":所到之处风景明丽,

# 行:一作何。

"云物望中新":远望云霞与景物皆焕发新意。

"流水初销冻":冰封的河水开始消融,

"潜鱼欲振鳞":深藏的鱼儿跃跃欲试摆动鳞鳍。

"梅花将柳色":梅花与柳枝的春色交织,

"偏思越乡人":偏偏勾起游子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 越乡:故乡,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春》是唐代冷朝阳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围绕立春这一节气,既描绘了古人以“土牛”“彩燕”等习俗迎春的场景,展现节庆里的人文风情,又刻画了冰面初融、游鱼将动、梅柳萌蘖的初春景致,勾勒出自然万物的复苏迹象。诗人以明快的笔触,将节令民俗与盎然春意融为一体,既传递出对新年丰收的期许,又流露对初春风物的喜爱之情。全诗风格清新自然,在对时令景象的细腻描摹中,洋溢着新春佳节的蓬勃生机与欢快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以“玉律”(律管)点明立春时节,“青阳”(春日)应时而来,奠定节令主题。“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嵌入民俗意象:“土牛”(打春牛)预兆丰收,“彩燕”(头饰)点缀春景,一“呈”一“表”将农事祈愿与节庆氛围结合,见立春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涵。“腊尽星回次,寒余月建寅”从时序更迭落笔,“星回次”谓星辰运行一周,“月建寅”指正月始至,以天文历法的精确性,坐实立春作为岁首的节点意义。“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总写初春观感,“行处好”“望中新”以虚笔概括处处皆春的明快,虽未细绘景色,却已见诗人对生机的敏锐捕捉。“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以细腻笔触刻画初春动态:流水消融冰层,潜鱼即将振鳞,“初”“欲”二字精准捕捉物候变化的微妙瞬间,见自然生机的萌动。“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以“梅花”“柳色”的色彩对照收束,前句绘春景渐浓,后句突然转“思越乡人”,以乐景写哀情,将节序更替的喜悦,陡然转为对远方故人的牵挂,全诗在自然节律与人间情思的交织中,完成从节令铺陈到情感升华的过渡,于工整的律诗形制中,见诗人对时序与人情的双重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春水曲》

下一篇:唐·吕洞宾《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