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临得水":在九原临近水源的地方,
#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双足是重城":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重重城池之中。
"独许为儒老":自许为一位年老的儒者,
# 儒:懦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相怜从骑行":庆幸能与同行的人相互怜惜、一同骑行。
"细丛榆塞迥":稀疏的榆树林在远处显得荒凉寂静,
"高点雁山晴":晴朗天空下的雁门山显得雄浑壮阔。
"圣主嗤炎汉":圣主对汉朝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屑,
# 圣主:泛称英明的天子。
"无心自勒兵":无心像汉朝那样频繁用兵。
1. 分段赏析
首联“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诗人站在九原这个地方临近水源,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重重城池之中。“九原”点明了地点,“临得水”描绘出周边的地理环境,“双足是重城”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安全感,仿佛自己被坚固的城池所保护。颔联“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诗人自许为一位年老的儒者,庆幸能与同行的人相互怜惜、一同骑行。“独许”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坚守,“相怜从骑行”则表现出诗人与同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增添了一份温暖和人情味。颈联“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描绘了边塞的景色。“细丛榆塞迥”描写了榆树林稀疏而遥远,给人一种荒凉、寂静的感觉;“高点雁山晴”则描绘了雁门山在晴朗天空下的景象,展现出边塞的雄浑壮阔。“细丛”与“高点”形成对比,“迥”与“晴”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尾联“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诗人感慨圣主对汉朝的态度,认为圣主无心像汉朝那样频繁用兵。“圣主嗤炎汉”中的“嗤”字,表达了诗人对圣主治国态度的看法,认为圣主对汉朝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屑;“无心自勒兵”则进一步强调了圣主的和平意愿,体现出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上一篇:唐·李端《寄畅当》
下一篇:唐·崔峒《题崇福寺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