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见人俱不识":牧童见到路人全都不认识,
# 识:一作“会”。
"尽着芒鞋戴箬笠":他们都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 箬笠:用箬竹制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芒鞋:草鞋。
"朝阳未出众山晴":朝阳还没有升起,群山已显露出晴朗的样子,
"露滴蓑衣犹半湿":露水从上面滴落,蓑衣还一半是湿的。
# 蓑: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
"二月三月时":在二月到三月的时候,
"平原草初绿":平原上的草刚刚变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骑着瘦弱的牛,
# 羸牛:瘦弱的牛。
"前村后村来放牧":从前面的村子和后面的村子赶来放牧。
"笛声才一举":牧童的笛声才一响起,
# 举:起飞。诗中指笛声飞扬。
"众稚齐歌舞":众多的小孩子就一起唱歌跳舞。
# 稚:幼小。诗中指幼小的孩童。
"看看白日向西斜":眼看着太阳渐渐向西边倾斜,
"各自骑牛又归去":牧童们各自骑着牛又回家去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乡村生活题材的诗。描绘了早春二月到三月间,牧童们的放牧生活。诗中展现了朝阳未升、露珠未干时,牧童穿着草鞋、戴着箬笠,骑着瘦弱的牛,穿梭于前村后村放牧的场景;还刻画了牧童吹笛,孩童们随之歌舞的欢乐画面,直至夕阳西下各自骑牛归家。通过对牧童放牧、嬉戏等生活片段的描写,表达出乡村生活的悠闲惬意与质朴乐趣。
2. 分段赏析
开篇“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生动地描绘出牧童质朴纯真的形象,他们不谙世事,见人也不相识,穿着草鞋、戴着箬笠,凸显出乡村孩童的原生态模样,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粹。“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此句营造出清晨清新且略带凉意的氛围,朝阳尚未升起,群山已显晴朗,露珠从蓑衣上滴落,蓑衣还半湿着,既体现出牧童早起放牧的辛劳,又勾勒出乡村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点明时间,早春时节,平原上的草刚刚变绿,为后面牧童放牧的场景提供了背景,展现出一片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三个五个”描绘出牧童们成群结队的状态,“骑羸牛”体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和条件的简陋,他们从前后村庄赶来放牧,进一步展现出乡村放牧的生活场景。“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笛声响起,牧童们一同唱歌跳舞,充满童趣,表现出牧童们在放牧过程中的欢乐与自在,也让整个牧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以时间的流逝,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牧童们各自骑着牛回家的画面,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悠闲与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上一篇:唐·隐峦《琴》
下一篇:唐·隐峦《蜀中送人游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