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chūn
yuè
·
·
jìn
qīng
míng

朝代:宋作者:黄孝迈浏览量:3
jìn
qīng
míng
cuì
qín
zhī
shàng
xiāo
hún
piàn
qīng
dōu
huáng
hūn
gòng
liǔ
huā
liǔ
huā
qīng
jiě
shāng
chūn
niàn
chǔ
xiāng
宿
róu
qíng
bié
shuí
wēn
cún
kōng
zūn
qīng
shān
cán
yuè
dāng
mén
cuì
lóu
qián
wéi
shì
yǒu
xiāng
shuǐ
yáo
dàng
xiāng
yún
tiān
cháng
mèng
duǎn
wèn
shèn
shí
chóng
jiàn
táo
gēn
zhè
suàn
rén
jiān
méi
bìng
dāo
jiǎn
duàn
xīn
shàng
chóu
hén

译文

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可惜这一片清歌,都付与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在华丽的楼前,只有、那一池悠悠的湘水,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如此种种,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逐句剖析

"近清明":临近清明时分,

"翠禽枝上消魂":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

# 翠禽:翠鸟。

"可惜一片清歌":可惜这一片清歌,

"都付与黄昏":都付与寂寞的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

# 柳花:指柳絮。

"怕柳花轻薄":又怕柳花轻薄,

"不解伤春":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

"念楚乡旅宿":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

"柔情别绪":满怀柔情别恨,

"谁与温存":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樽夜泣":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

# 空樽:空酒杯。

"青山不语":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

"残月当门":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

# 月:一作照。

"翠玉楼前":在华丽的楼前,

#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惟是有、":只有、

"一波湘水":那一池悠悠的湘水,

"摇荡湘云":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

"天长梦短":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

"问甚时、":请问苍天、

"重见桃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

# 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后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这次第":如此种种,

# 这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

"算人间没个并刀":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

#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著称。

"剪断心上愁痕":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湘春夜月·近清明》是南宋词人黄孝迈创作的词作。以湘水之滨的春夜月色为背景,抒写羁旅中的伤春恨别之情。全词通过“翠禽枝上消魂”“柳花低诉”等拟人化意象,将黄昏清歌、残月当门等场景与“柔情别绪”交织,构建出凄婉的意境。上阕以“近清明”点明时令,借“翠禽啼鸣”“柳花轻薄”暗喻韶光易逝与无人共语的孤寂;下阕以“空樽夜泣”“青山不语”强化物我同悲的愁绪,将无形愁思具象为可剪难断之物。全词语言清丽婉约,善用“掩”“啼”“逐”等动词串联意象,通过“景—情—理”的递进,将个体哀怨升华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湘春夜月·近清明》是南宋词人黄孝迈创作的自度曲,也是一首宫怨词。全词以“近清明”点明时令,借“翠禽消魂”“柳花低诉”等意象,将黄昏清歌与残月当门的静寂交织,构建出凄婉的意境。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夜月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中的伤春恨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词人以“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三组冷色调意象,构建出视听通感的幽寂空间。空樽拟人化垂泪,将无形之悲转化为具象之泣;青山静默如亘古遗民,残照斜门似时光凝固,三者以“静”衬“动”,烘托出词人辗转难眠的孤寂​​拟人:​​“翠禽枝上消魂”​​“消魂”二字赋予翠鸟以人的情感,将鸟鸣的婉转与游子的伤春之思融为一体。鸟声本无情,词人却以“消魂”形容其哀切,仿佛枝头禽鸟亦为清明时节的离愁所感染。“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词人欲向柳絮倾诉愁绪,又恐其“轻薄不解伤春”,将柳絮拟为浮躁无情的俗物。一“诉”一“怕”,既显孤寂,又暗讽世无知己,唯有自然之物可暂寄幽怀。

3. 分段赏析

《湘春夜月》为黄孝迈自创词牌,其内容与调名高度契合,通过描绘湘江春夜的月色,抒发了词人羁旅楚地时的伤春怀远之情。上片以伤春为主线,开篇从枝头翠鸟的鸣叫写起,点明“近清明”的时令特征。“翠禽”即翠鸟,“消魂”二字赋予鸟鸣以人的情感,使其成为词人内心忧伤的投射。紧接着“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通过“清歌”的愉悦与“黄昏”的哀愁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沉郁的抒情基调。随后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柳絮人格化为倾诉对象,却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以柳絮的“轻薄”反衬自身愁思的深重。在“念楚乡旅宿”的独白中,词人以“谁与温存”的反问句式,在冷寂中凸显对温暖的渴求,而“柔情别绪”四字自然完成了从伤春到离恨的情感过渡。下片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意象组合深化离愁。首句“空樽夜泣”以酒杯拟人,与姜夔“翠樽易泣”异曲同工;“青山不语”以山的沉默强化环境的孤寂;“残照当门”则化用柳永“晓风残月”的意境,以残月象征别离。这三句构成“声—寂—光”的层次,为“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的朦胧画面铺垫。水天摇荡的动感与前述静景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类似“蝉噪林逾静”的艺术张力。后文“天长梦短”将宇宙之永恒与人生之短暂对照,引出“重见桃根”的迫切期盼,此典出自王献之《桃叶歌》,借指意中人。结句“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以并州快剪的典故,在否定中强化愁绪的不可解脱,与姜夔“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遥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风度婉秀,真佳词也。

清万树《词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下一篇:宋·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