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蝉断雁":残留的蝉声,失群的孤雁,
"政西风萧索":正逢西风萧瑟,
"夕阳流水":夕阳映照流水。
"落木无边幽眺处":无边落叶中幽远眺望之处,
"云拥登山屐齿":云雾簇拥着登山的木屐齿痕。
"岁月如驰":岁月如飞驰而过,
"古今同梦":古今如同一场幻梦,
"惟有悲欢异":唯有悲欢之情不同。
"绿尊空对":空对酒杯,
"故人相望千里":远方故人相隔千里遥相望。
"追念淮海当年":追念当年在淮海之地,
"五云行殿":五彩祥云缭绕的行殿旁,
"咫尺天颜喜":近在咫尺得见帝王容颜的欣喜。
"清晓胪传仙仗里":清晨在皇家仪仗中听到传呼之声,
"衣染玉龙香细":衣服染上了御炉的细细香气。
"今日天涯":如今漂泊天涯,
"黄花零乱":黄菊零落,
"满眼重阳泪":重阳时节满眼皆是泪。
"艰难多病":身世艰难又多病缠身,
"二陵无奈秋思":面对二陵无奈涌起无尽秋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秋思词。词中借残蝉、断雁、西风等秋日意象,追忆当年于行殿得见天颜的荣耀,与如今天涯漂泊、艰难多病的处境形成对比,抒发了岁月流逝、今昔之感的无奈秋思,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怀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咫尺天颜”,出自《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后多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或指天子之颜。“追念淮海当年,五云行殿,咫尺天颜喜”,作者借此典回忆往昔在淮海时接近天子的荣耀场景,与当下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作品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化了今昔之感的落差。“登山屐”,源自《南史・谢灵运传》中谢灵运游山常穿有齿木屐的典故,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落木无边幽眺处,云拥登山屐齿”,既展现作者登山的情景,又借这一蕴含文人雅趣与山水情怀的典故,暗示自身对山水的探寻以及内心的幽思。象征:“残蝉”象征生命的衰微。以秋日蝉鸣渐残映射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走向衰落的过程,象征着作者所处时代或自身境遇如同残蝉般,生机不再,呈现出一种衰败之感,强化了全词的悲秋氛围与作者内心的沧桑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残蝉断雁,政西风萧索,夕阳流水”,连用残蝉、断雁、西风、夕阳、流水等衰败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索秋景图,营造出孤寂冷清氛围,为全词定下悲愁基调。“落木无边幽眺处,云拥登山屐齿”,展现作者在无边落木中眺望之景,进一步渲染秋意。“岁月如驰,古今同梦,惟有悲欢异”,由景及情,感慨岁月匆匆,古今如梦,而悲欢却各有不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绿尊空对,故人相望千里”则直抒胸臆,写出作者空对酒杯,思念千里之外故人的孤寂与惆怅。下阕:“追念淮海当年,五云行殿,咫尺天颜喜”,追忆往昔在淮海之地,于行殿旁得见帝王容颜的荣耀场景,流露出曾经的欣喜。“清晓胪传仙仗里,衣染玉龙香细”,细致描绘当年清晨在皇家仪仗中,衣裳沾染香气的情景,尽显风光。“今日天涯,黄花零乱,满眼重阳泪”,笔锋一转,写如今漂泊天涯,重阳佳节面对零乱黄花,不禁泪流满面,今昔对比,落差强烈,悲愁更甚。“艰难多病,二陵无奈秋思”点明当下艰难多病的处境,面对二陵,无尽秋思与黍离之悲涌上心头,将情感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