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ì
yuè
yǒu
gǎn

朝代:宋作者:周尹潜浏览量:3
lián
jiāng
yuè
luàn
zhōng
míng
yīng
shí
táo
bìng
qíng
dǒu
bǐng
lán
gān
dòng
tíng
jiǎo
shēng
duàn
yuè
yáng
chéng
jiǔ
tiān
lèi
chóu
réng
jiàn
làng
juǎn
guī
xīn
àn
jīng
wèn
xíng
cháo
jìn
xiāo
yǎn
zhōng
qún
dào
shàng
zòng
héng

译文

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逐句剖析

"可怜江月乱中明":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

"应识逋逃病客情":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

# 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

"斗柄阑干洞庭野":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

# 阑干:横斜的样子。,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

"角声凄断岳阳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

# 角声:军中的乐器声,用以指挥军队进退。

"酒添客泪愁仍溅":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

"浪卷归心暗自惊":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

# 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处,即行在所。

"眼中群盗尚纵横":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野泊对月有感》是南宋诗人周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乱中明”的江月破题,对月兴叹,表现了时荒世乱的局势;颔联描绘洞庭荒野中斗柄横斜,岳阳城内角声凄厉,视听结合勾勒出一幅荒寒、凄清的乱世图景;颈联酒入愁肠化作泪,浪卷归心令人惊,将羁旅漂泊的愁苦与渴望归家的急切表现得细腻深刻;尾联笔锋一转,诗人欲问朝廷近况,却只见盗贼横行,由个人际遇延展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全诗融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离乱之痛于一体,情景交融,通过凝练的语言、沉郁的格调,生动展现了南宋初期动荡的社会现实,其悲怆深沉的风格与杜甫的沉郁顿挫确有相通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野泊对月有感》约创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彼时,北宋王朝轰然崩塌,山河破碎,宋高宗在临安匆匆即位,政权根基未稳。北方金兵南下侵扰,局势岌岌可危。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胁迫高宗让位,一时之间,战火纷飞,兵荒马乱。诗人周莘为避乱四处漂泊,于漂泊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野泊对月有感》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忧国。全诗融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离乱之痛于一体,展现了南宋初期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作为文人的无奈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诗通过对“江月”、“洞庭野”、“角声”、“酒”、“浪”等景象的描写,将诗人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忧国之思巧妙地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尽显诗歌的艺术魅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可怜江月乱中明”此句起笔突兀,忧愤之情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时值乱世,战火纷飞,万物黯淡失色,可江上明月却毫不理会世间兴亡,依旧在战乱中散发着皎洁的光辉,这怎能不引发诗人的无限怜惜?此句巧妙点题,“江月”对应“野泊对月”,“乱”字直陈动荡时局,而“可怜”二字更是暗含诗人对这乱世中孤月的惋惜与自身境遇的感慨。​“应识逋逃病客情”一句,诗人向江月倾诉衷肠。明月高悬,清辉洒落,诗人仿佛认定它能懂得自己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逋逃”二字饱含愤懑,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漂泊天涯、无家可归的凄凉处境,精准地点明“野泊”之意。颔联“斗柄阑干洞庭野”,诗人仰望夜空,只见北斗星横斜天际,再俯瞰脚下,茫茫洞庭湖广袤无垠,“野”字既描绘出环境的空旷寂寥,也暗示诗人已在此凝望许久,直至斗转星移。“角声凄断岳阳城”,在寂静的夜色中,凄厉的号角声划破长空,传入耳中。角声在古代常与战争相关,此处暗示着兵荒马乱的时局,“凄断”二字不仅形容角声的悲戚,更传达出诗人听闻角声时内心的悲痛与震撼。这两句以顿挫的句式、含蓄的语气,勾勒出一个彻夜难眠、忧心忡忡的旅人形象,将其融入景中,细腻地展现出诗人沉郁悲怆的复杂心绪,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实现了景与情的交融。​颈联“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紧承第二句,诗人借酒消愁,然而酒水落下的却是游子的泪水,愁苦非但未减,反而如飞溅的水花愈发汹涌,正应了“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波涛翻滚的江水,勾起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可归乡之路遥遥无期,只能暗自心惊。这两句表面对仗工整,实则文意连贯,“酒添客泪”与“浪卷归心”相互呼应,一表一里,而“浪卷”又紧扣“野泊”,生动展现出诗人漂泊时的愁苦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尾联“欲问行朝近消息”,诗人从自身的颠沛流离联想到朝廷的四处迁徙,情感由个人之忧升华至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然而,“眼中群盗尚纵横”的残酷现实,让诗人的希望彻底破灭。他想要询问朝廷近况,却因遍地盗贼横行而无从得知,心中的忧愤愈发难以排解。与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由个人漂泊联想到国家战乱相比,此诗结尾更显沉痛,因诗人眼前便是群盗肆虐的混乱景象。诗人通过对兵荒马乱之景的极致描绘,将内心的忧愤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结尾余韵悠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中间两联将景与情紧密交融,深沉的思想情感借由含蓄的表现手法缓缓流露,尽显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之气。尽管诗中多次强调“客”字,但并不影响诗歌整体的艺术价值,反而更能凸显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只“可怜江月乱中明”,一句便高。三四悲壮,并结句自可混入老杜集。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十绝(其四)》

下一篇:宋·陈与义《次韵尹潜感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