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lóu
qiū
wàng

朝代:宋作者:华岳浏览量:3
西
fēng
chuī
shàng
lán
gān
wàn
yún
zhòu
kuān
qiū
shuǐ
lián
tiān
xiá
hóng
yìng
sān
gān
竿
huā
yáo
mào
zhī
yóu
ruǎn
jiǔ
shī
cháng
hán
wǎng
jīn
lái
hèn
duō
shǎo
shí
shōu
shí
bēi
pán

译文

西风把客人吹到酒楼的栏杆边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让人感觉宇宙格外辽阔。秋水和远天连在一起,颜色也都是碧蓝的,傍晚的霞光,映照着即将落下的太阳,一片鲜红。花儿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枝条显得格外柔软,诗人的肠中,喝下了热酒,吟出来的诗句也不那么寒冷、萧瑟了。从古到今,留下了多少遗憾的情感,把它们全都收拾起来,放到酒杯和菜盘里吧。

逐句剖析

"西风吹客上阑干":西风把客人吹到酒楼的栏杆边上,

# 阑干:同“栏杆”。门前的栅栏。

"万里无云宇宙宽":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让人感觉宇宙格外辽阔。

"秋水碧连天一色":秋水和远天连在一起,颜色也都是碧蓝的,

"暮霞红映日三竿":傍晚的霞光,映照着即将落下的太阳,一片鲜红。

# 日三竿:形容将落山的太阳。,暮霞:晚霞。

"花摇舞帽枝犹软":花儿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枝条显得格外柔软,

# 花摇舞帽:既指花姿,也指舞态。

"酒入诗肠句不寒":诗人的肠中,喝下了热酒,吟出来的诗句也不那么寒冷、萧瑟了。

# 句不寒:指诗句不平凡,不一般。

"古往今来恨多少":从古到今,留下了多少遗憾的情感,

"一时收拾付杯盘":把它们全都收拾起来,放到酒杯和菜盘里吧。

# 杯盘:杯与盘。,一时:暂时。暂且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酒楼秋望》是南宋华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紧扣题目“秋”字展开,描绘出秋高气爽的鲜明感受;五六句写诗人观赏歌舞、饮酒赋诗的场景,体现酒与诗相互助兴的意趣;七八句抒发感慨,尤其第八句以反语传达出报国无门、借酒排遣愁绪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华岳(?~1221?),南宋诗人。字子西,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上书谏北伐、请诛韩侂胄等,被贬建宁。嘉定武进士,官至殿前司同正将。华岳的诗多抒写遭受迫害的愤慨不平,诗风粗豪使气,略无忌讳。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及风土人情之作,清新自然、明丽可喜,颇有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主要作品有《狱中作》《诉董寺丞》《田家十绝》《新市杂咏十首》等。著有《翠微南征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组成的辽阔秋景,以及花枝摇曳的旖旎风光,通过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前半写秋望之景(万里无云、秋水碧、暮霞红)开阔绚烂,为乐景;后半转写“恨多少”“付杯盘”的愁恨,以乐景反衬内心的哀情,倍增悲慨。拟人:“西风吹客上阑干”赋予西风以人的动作,仿佛主体是被西风“吹”上阑干,而非主动登楼,暗含被动遣兴的无奈。俯仰结合:“秋水碧连天一色”是俯视,写秋水碧波荡漾与天相接;“万里无云宇宙宽”“暮霞红映日三竿”是仰视,写天空辽阔、暮霞映日。通过俯仰结合的视角,多层次展现秋景的辽阔浩渺,使画面更具空间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以“西风”“阑干”“万里无云”等意象,勾勒出秋日天朗气清、辽阔浩远的空间基调,“宇宙宽”三字既写视觉上的开阔,亦暗含诗人登楼远眺时的心境延伸。颔联“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聚焦水天相接的画面:俯视可见秋水碧波荡漾,与蓝天连成一色;仰视则见暮霞如锦,映照着将落的红日,色彩上以“碧”“红”对比鲜明,层次上由低到高递次展开,营造出生气盎然的秋日图景,却以乐景隐衬诗人内心的沉郁。颈联“花枝犹作西邻舞,酒面暂潮北客欢”中,“摇”字状写花枝随风摇曳,似东邻舞女舒展衣袖;“软”字摹绘枝条柔媚之态,如腰肢款摆。二字融自然景物与人文意象于一体,生动展现歌舞升平的旖旋风光,然“以乐景写哀情”的笔法,使表面的欢娱与诗人“恨多少”的隐忧形成强烈反差,更显感时忧国之情的深沉。尾联“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直抒胸臆,将个人的家国之痛纳入“古往今来”的历史维度,拓宽了情感的厚度与纵深。“收拾付杯盘”以反语收束,看似将万千愁恨消解于杯酒佳肴之中,实则以放达之辞写愤懑之怀,让报国无门的无奈、山河破碎的悲慨透过“付”字喷薄而出,情感表达更趋激越沉郁。全诗通过意象的精妙组合与手法的顿挫变化,在明丽秋景中包裹着深沉的时代忧思,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倾杯·鹜落霜洲》

下一篇:宋·苏轼《郿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