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散离亭西去":酒宴散后,从离亭向西而去,
# 离亭:送别的驿亭。,饮散:饮完酒后离散。
"浮生长恨飘蓬":人生如浮萍,长恨漂泊无依。
# 飘蓬:蓬,飘浮无定之意。,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回头烟柳渐重重":回头望,烟柳层层叠叠,渐远渐浓。
# 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淡云孤雁远":淡淡的云朵,孤雁飞向远方,
"寒日暮天红":寒冷的夕阳,将暮色天空染成红色。
# 暮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何处":今夜的画船将停在何处?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多指游船。
"潮平淮月朦胧":潮水涨平,淮河上的月色朦胧一片。
# 朦胧:模糊不清。,淮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
"酒醒人静奈愁浓":酒意醒来,人声寂静,无奈愁绪浓烈。
# 奈:怎奈,奈何。
"残灯孤枕梦":残灯相伴,孤枕难眠,唯有梦相随,
# 孤枕梦:这里指孤枕难眠。
"轻浪五更风":五更时分,轻浪伴随着风声。
# 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离愁词。描绘了词人在离亭饮散后登舟西去的孤寂旅程,通过“烟柳重重”“淡云孤雁”等萧瑟秋景的铺陈,以及“潮平淮月”“残灯孤枕”“轻浪五更风”等清冷静谧之境的勾勒,展现了漂泊无依的羁旅之愁与离别的绵长哀痛。
2. 写作手法
比喻:“浮生长恨飘蓬。”以”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自己动荡无定的人生,既呼应《庄子・刻意》中”其生若浮”的哲学概念,又生动展现身世的凄凉与漂泊的无奈,奠定全词情感基调。借景抒情:“烟柳渐重重”以朦胧烟柳象征离愁的层层叠叠;“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中,“淡云”“孤雁”“寒日”“暮天”等意象,既绘秋景之萧瑟,亦映射词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景中含情,浑然一体。虚实结合:上片“回头烟柳”“淡云孤雁”为实景,“浮生长恨”为虚情;下片“潮平淮月”是眼前之景(实),“残灯孤枕梦”则写梦回现实的凄凉(虚),虚实相生,拓展情感深度。设问:“今夜画船何处?”以问句引出对归宿的迷茫,强化漂泊无依的愁绪,引发读者共鸣。
3. 分段赏析
上片:“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直切主题,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友辞别西去,以“飘蓬”自喻,道尽人生如飞絮般漂泊无定的悲叹。“长”字凝练出“饮散”“西去”的频繁与无奈,将个人身世之痛融入“长恨”的深沉感慨,奠定凄凉基调。“回头烟柳渐重重”以景写情,烟柳重重遮蔽视线,既状写别后回望的迷茫,亦暗喻离愁如柳烟般层层叠叠,送行之人渐隐,内心的孤寂与怅惘随烟柳的朦胧愈发浓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是词人特定心境下的视觉摄取:淡云飘远、孤雁哀鸣、寒日西沉、晚霞映天,既是眼前实景,更是漂泊无依的人生虚境。孤雁象征孑然一身,寒日晚霞唤起念乡之情,虚实相生中,离情别恨随广阔的自然图景蔓延,兼具画面感与情感纵深感。下片:“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的设问推进,将漂泊的迷茫具象化为对归宿的探寻。夜深潮平,淮月朦胧,空茫冷寂的夜景与内心的孤寂浑然一体,情景交融中见旅人的无着之感。“酒醒人静奈愁浓”借酒消愁而愁更浓,一个“奈”字点出万般无奈的心境,将抽象的愁绪融入酒醒后的清冷现实。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以细节收束,残灯、孤枕、轻浪、五更风,多重意象叠加出彻夜无眠的凄凉:灯残见夜深,枕孤显身单,浪轻衬心乱,五更风寒彻骨。此景暗合“晓风残月”的悲怆,以景语写情语,将离愁别恨融入自然波动,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词下阕尤见匠心,以虚境实写之法,化离愁为可触之景,又于实景中浸润深情。词人不直接抒情,而是借“淮月朦胧”“残灯孤枕”“五更轻浪”等景物的转承与氛围渲染,反衬内心的孤寂与离愁别恨,含蓄展现羁旅情长,韵味悠长。
# 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结句不言愁而愁自见。
清词人贺裳《皱水轩词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