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hàn
shàng
fán
huá

朝代:宋作者:徐君宝妻浏览量:3
hàn
shàng
fán
huá
jiāng
nán
rén
shàng
xuān
zhèng
fēng
liú
绿
chuāng
zhū
shí
làn
yín
gōu
dàn
dāo
bīng
jīng
yōng
bǎi
wàn
xiū
cháng
tái
xiè
fēng
juǎn
luò
huā
chóu
qīng
píng
sān
bǎi
zǎi
diǎn
zhāng
rén
sǎo
xiū
xìng
shēn
wèi
běi
yóu
nán
zhōu
jiàn
láng
zài
kōng
chóu
chàng
xiāng
jiàn
yóu
cóng
jīn
hòu
mèng
hún
qiān
yuè
yáng
lóu

译文

江汉之上曾经繁华,江南之地的人物,还留存着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风流韵致。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战旗簇拥着、百万如同猛兽般的敌军袭来。他们长驱直入,昔日的歌楼舞榭,如同被风卷落的花朵,让人充满哀愁。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典章制度和文化艺术,都被破坏殆尽。庆幸的是自己还没有被掳往北方,暂时还客居在南方的州郡。如同破镜离散的丈夫徐郎如今在哪里呢,徒然让人惆怅、没有机会再相见。从今以后,我的魂魄即使远隔千里,也会夜夜萦绕在岳阳楼畔。

逐句剖析

"汉上繁华":江汉之上曾经繁华,

# 汉上:泛指汉水至长江一带。

"江南人物":江南之地的人物,

# 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许多人才,江南:长江以南。

"尚遗宣政风流":还留存着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风流韵致。

# 尚遗宣政风流: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

"绿窗朱户":绿窗朱户,

"十里烂银钩":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

# 烂银钩:光亮的银制帘钩,代表华美的房屋。

"一旦刀兵齐举":元兵一到,刀兵相接,

"旌旗拥、":战旗簇拥着、

"百万貔貅":百万如同猛兽般的敌军袭来。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此处指元军。

"长驱入":他们长驱直入,

"歌台舞榭":昔日的歌楼舞榭,

# 舞榭:供歌舞用的楼屋。

"风卷落花愁":如同被风卷落的花朵,让人充满哀愁。

# 风卷落花:指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清平三百载":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

# 三百载:指北宋建国至南宋灭亡。这里取整数。

"典章人物":典章制度和文化艺术,

# 典章人物:指南宋时期的制度文物。人:一作文。

"扫地俱休":都被破坏殆尽。

"幸此身未北":庆幸的是自己还没有被掳往北方,

"犹客南州":暂时还客居在南方的州郡。

# 南州:南方,指临安。

"破鉴徐郎何在":如同破镜离散的丈夫徐郎如今在哪里呢,

# 破鉴:即破镜。

"空惆怅、":徒然让人惆怅、

"相见无由":没有机会再相见。

"从今后":从今以后,

"梦魂千里":我的魂魄即使远隔千里,

# 梦:一作断。

"夜夜岳阳楼":也会夜夜萦绕在岳阳楼畔。

#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这里指作者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汉上繁华》是南宋末年徐君宝之妻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先追忆汉上、江南昔日繁华,展现南宋“宣政风流”,描绘绿窗朱户、十里银钩的盛景,后笔锋一转,写刀兵骤起,百万敌军如貔貅长驱直入,歌楼舞榭尽毁,如同风卷落花,尽显战乱之残酷;下片感慨南宋三百年清平岁月积累的典章文物尽遭破坏,庆幸自身尚未被掳至北方,同时抒发与丈夫失散、相见无由的惆怅,以及对故土岳阳楼的深切思念。全词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展现战乱带来的沧桑巨变,既寄寓对南宋文明繁盛的追思,也饱含对祖国沦亡、亲人永别的哀悼,抒发了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战乱的愤恨及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徐君宝妻是南宋末年岳州(今湖南岳阳)人,姓名亡佚,但以其留下的一首绝命词《满庭芳》而闻名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君宝妻乃岳州人士,不幸被元兵掳获至杭州,被囚禁于韩蕲王府中。自岳州至杭州的途中,她屡遭元兵侵犯,却凭借着机智聪慧一次次设法逃脱。王府主人见她容貌秀丽,心生怜惜,不忍加害于她。然而,终究有一日,主人欲强行逼迫于她,以致大怒。徐妻灵机一动,谎称需先祭拜亡夫,而后方可嫁与主人为妇。于是,她精心梳妆,焚香祭祀,完毕后在墙壁上题下一首词,随后毅然投身池中自尽而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怀国悼亡词。词中描绘了南宋繁华被战乱摧毁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之恨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无限悲慨,以宏大的气魄和深刻的视角展现宋代历史文化悲剧,极具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描绘南宋昔日江汉流域与江南地区的昌盛繁荣,百姓生活富足,承袭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文化风流。而“一旦刀兵齐举……风卷落花愁”则展现元兵如凶猛的貔貅举旗入侵,长驱直入,瞬间摧毁繁华,使歌楼舞榭如风中落花般衰败。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战争残酷,表达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用典:“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使用了南朝陈灭亡时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的典故。当时陈将亡,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将铜镜一分为二,各执一半,约定若离散,便在正月十五卖镜于市,以期重逢。后来二人历经磨难果然凭借半镜团圆。词中作者以“徐郎”指代自己的丈夫徐君宝,借这一典故,写出岳州城破后与丈夫生离死别,如今不知丈夫身在何处,再无相见可能,更添悲怆,深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与命运无常的悲叹。借景抒情:“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词人借元兵入侵后,曾经繁华的歌楼舞榭在战火中如被狂风卷落的落花般衰败的景象,将自己对国家灭亡的悲痛、自身被掳的屈辱与哀愁,融入这衰败之景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生动地展现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三句,以追忆之笔勾勒南宋昔日盛景。“汉上”直指江汉流域,亦是词人故乡,“江南”则代指南宋全境,二者皆为繁华富庶之地。“尚遗宣政风流”一句,将南宋文明溯源至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辉煌文采,暗含对故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眷恋与自豪。“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两句,以细腻笔触铺陈市井繁华。朱红门窗与翠绿窗棂交相辉映,十里长街银钩闪烁,高楼连云,尽显江南都会的绮丽与奢靡。词人以工整对仗与绚丽意象,将南宋的物质繁荣具象化,为后文的悲剧转折蓄势。“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陡然转折,以冷峻笔触描绘元兵南侵的惨烈场景。“貔貅”喻指凶猛的侵略者,“旌旗拥”“百万”极言敌军势如洪水、来势汹汹,瞬间打破前文的和平图景。“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三句,写元兵长驱直入,昔日歌舞升平的楼阁在战火中如落花般凋零。“风卷落花”既实写城破后的狼藉,又暗喻南宋文明的覆灭,词人将个人被掳之痛与家国沦亡之恨熔铸其中,“愁”字直抒胸臆,悲慨之情喷薄而出。此时词人已被掳至临安,亲历故都陷落,笔下的哀痛更显触目惊心。下片:“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三句,将视野从南宋扩展至两宋三百年历史,以宏观视角总结宋代文明的悲剧命运。“典章文物”四字凝练概括了有宋一代政治、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而“扫地俱休”则以决绝之笔,道尽繁华覆灭的惨烈。北宋亡于女真,南宋亡于蒙古,词人以沉痛反思,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历史文化浩劫的哀悼,笔力雄浑,意蕴深沉。“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两句,写词人的侥幸与坚守。表面庆幸未被掳至北方,深层则暗含保全清白、以死明志的决心。在被掳数千里的困境中,一介弱女子仍能保持气节,从容陈词,其坚贞与勇毅令人肃然起敬。“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三句,化用南朝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反写自身与丈夫徐君宝的生离死别。徐德言夫妇尚可重逢,而词人却与夫君生死两隔,且已决意殉节,反差之下更显悲怆。“空惆怅”三字,将思念、绝望与无奈熔于一叹,凄恻低徊,催人泪下。“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以魂魄归乡作结,既展现视死如归的决绝,又寄托对故土、对夫君的无限眷恋。“夜夜”二字重复,强化魂魄萦绕故地的执念,“岳阳楼”作为岳阳故土的象征,承载着词人对家乡的深情与对自由的向往,以余韵悠长的笔触,将悲壮与温情融为一体,尽显传统文化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境界。

4. 作品点评

女词人在词作中着重描绘自身被掳的艰危处境,并将其融入对文明的追思之中,深切哀悼祖国沦亡、亲人永别,生动呈现南宋文明的繁盛与遭受的践踏。在回忆与反思里,上片叙述南宋覆灭、元军南下,词人被迫流落异乡,抒发内心的悲痛与无奈。下片通过“徐郎何在”“断魂千里”等词句,运用悬望与想象手法,展现出词人超越现实的悠远情思。该词的另一显著特点在于意境厚重、宏大且崇高。它从历史文化悲剧切入,哀悼南宋文明的衰亡,意境极为深远;同时,词人表明以身殉节之志,将家国与个人的悲剧相融合,使意境达到崇高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读其“此身未北,犹客南州”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之句,知其有生为南宋人、死为南宋鬼之意。惜但传其词而逸其名胜,至香百年后无从得知此爱国女子之生平也。

现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文珦《山林(其二)》

下一篇:宋·释文珦《山林(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