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繁华":江汉之上曾经繁华,
# 汉上:泛指汉水至长江一带。
"江南人物":江南之地的人物,
# 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许多人才,江南:长江以南。
"尚遗宣政风流":还留存着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风流韵致。
# 尚遗宣政风流: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
"绿窗朱户":绿窗朱户,
"十里烂银钩":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
# 烂银钩:光亮的银制帘钩,代表华美的房屋。
"一旦刀兵齐举":元兵一到,刀兵相接,
"旌旗拥、":战旗簇拥着、
"百万貔貅":百万如同猛兽般的敌军袭来。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此处指元军。
"长驱入":他们长驱直入,
"歌台舞榭":昔日的歌楼舞榭,
# 舞榭:供歌舞用的楼屋。
"风卷落花愁":如同被风卷落的花朵,让人充满哀愁。
# 风卷落花:指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清平三百载":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
# 三百载:指北宋建国至南宋灭亡。这里取整数。
"典章人物":典章制度和文化艺术,
# 典章人物:指南宋时期的制度文物。人:一作文。
"扫地俱休":都被破坏殆尽。
"幸此身未北":庆幸的是自己还没有被掳往北方,
"犹客南州":暂时还客居在南方的州郡。
# 南州:南方,指临安。
"破鉴徐郎何在":如同破镜离散的丈夫徐郎如今在哪里呢,
# 破鉴:即破镜。
"空惆怅、":徒然让人惆怅、
"相见无由":没有机会再相见。
"从今后":从今以后,
"梦魂千里":我的魂魄即使远隔千里,
# 梦:一作断。
"夜夜岳阳楼":也会夜夜萦绕在岳阳楼畔。
#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这里指作者故乡。
徐君宝妻是南宋末年岳州(今湖南岳阳)人,姓名亡佚,但以其留下的一首绝命词《满庭芳》而闻名于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怀国悼亡词。词中描绘了南宋繁华被战乱摧毁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之恨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无限悲慨,以宏大的气魄和深刻的视角展现宋代历史文化悲剧,极具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描绘南宋昔日江汉流域与江南地区的昌盛繁荣,百姓生活富足,承袭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文化风流。而“一旦刀兵齐举……风卷落花愁”则展现元兵如凶猛的貔貅举旗入侵,长驱直入,瞬间摧毁繁华,使歌楼舞榭如风中落花般衰败。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战争残酷,表达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用典:“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使用了南朝陈灭亡时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的典故。当时陈将亡,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将铜镜一分为二,各执一半,约定若离散,便在正月十五卖镜于市,以期重逢。后来二人历经磨难果然凭借半镜团圆。词中作者以“徐郎”指代自己的丈夫徐君宝,借这一典故,写出岳州城破后与丈夫生离死别,如今不知丈夫身在何处,再无相见可能,更添悲怆,深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与命运无常的悲叹。借景抒情:“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词人借元兵入侵后,曾经繁华的歌楼舞榭在战火中如被狂风卷落的落花般衰败的景象,将自己对国家灭亡的悲痛、自身被掳的屈辱与哀愁,融入这衰败之景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生动地展现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三句,以追忆之笔勾勒南宋昔日盛景。“汉上”直指江汉流域,亦是词人故乡,“江南”则代指南宋全境,二者皆为繁华富庶之地。“尚遗宣政风流”一句,将南宋文明溯源至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的辉煌文采,暗含对故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眷恋与自豪。“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两句,以细腻笔触铺陈市井繁华。朱红门窗与翠绿窗棂交相辉映,十里长街银钩闪烁,高楼连云,尽显江南都会的绮丽与奢靡。词人以工整对仗与绚丽意象,将南宋的物质繁荣具象化,为后文的悲剧转折蓄势。“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陡然转折,以冷峻笔触描绘元兵南侵的惨烈场景。“貔貅”喻指凶猛的侵略者,“旌旗拥”“百万”极言敌军势如洪水、来势汹汹,瞬间打破前文的和平图景。“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三句,写元兵长驱直入,昔日歌舞升平的楼阁在战火中如落花般凋零。“风卷落花”既实写城破后的狼藉,又暗喻南宋文明的覆灭,词人将个人被掳之痛与家国沦亡之恨熔铸其中,“愁”字直抒胸臆,悲慨之情喷薄而出。此时词人已被掳至临安,亲历故都陷落,笔下的哀痛更显触目惊心。下片:“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三句,将视野从南宋扩展至两宋三百年历史,以宏观视角总结宋代文明的悲剧命运。“典章文物”四字凝练概括了有宋一代政治、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而“扫地俱休”则以决绝之笔,道尽繁华覆灭的惨烈。北宋亡于女真,南宋亡于蒙古,词人以沉痛反思,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历史文化浩劫的哀悼,笔力雄浑,意蕴深沉。“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两句,写词人的侥幸与坚守。表面庆幸未被掳至北方,深层则暗含保全清白、以死明志的决心。在被掳数千里的困境中,一介弱女子仍能保持气节,从容陈词,其坚贞与勇毅令人肃然起敬。“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三句,化用南朝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反写自身与丈夫徐君宝的生离死别。徐德言夫妇尚可重逢,而词人却与夫君生死两隔,且已决意殉节,反差之下更显悲怆。“空惆怅”三字,将思念、绝望与无奈熔于一叹,凄恻低徊,催人泪下。“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以魂魄归乡作结,既展现视死如归的决绝,又寄托对故土、对夫君的无限眷恋。“夜夜”二字重复,强化魂魄萦绕故地的执念,“岳阳楼”作为岳阳故土的象征,承载着词人对家乡的深情与对自由的向往,以余韵悠长的笔触,将悲壮与温情融为一体,尽显传统文化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境界。
4. 作品点评
女词人在词作中着重描绘自身被掳的艰危处境,并将其融入对文明的追思之中,深切哀悼祖国沦亡、亲人永别,生动呈现南宋文明的繁盛与遭受的践踏。在回忆与反思里,上片叙述南宋覆灭、元军南下,词人被迫流落异乡,抒发内心的悲痛与无奈。下片通过“徐郎何在”“断魂千里”等词句,运用悬望与想象手法,展现出词人超越现实的悠远情思。该词的另一显著特点在于意境厚重、宏大且崇高。它从历史文化悲剧切入,哀悼南宋文明的衰亡,意境极为深远;同时,词人表明以身殉节之志,将家国与个人的悲剧相融合,使意境达到崇高之境。
# 读其“此身未北,犹客南州”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之句,知其有生为南宋人、死为南宋鬼之意。惜但传其词而逸其名胜,至香百年后无从得知此爱国女子之生平也。
现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上一篇:宋·释文珦《山林(其二)》
下一篇:宋·释文珦《山林(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