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zuì

朝代:宋作者:吴可浏览量:3
xiǎo
zuì
chū
xǐng
guò
zhú
cūn
shù
jiā
cán
xuě
yōng
gēn
fēng
qián
yǒu
hèn
méi
qiān
diǎn
shàng
rén
yuè
hén

译文

小醉醒来,走过那竹林环绕的小村,家家的篱墙脚下,残雪尚未消尽。寒风中梅花已开千万点,勾起无限的春恨。溪畔空寂无人,月如弯钩,在夜空中留下淡淡的一痕。

逐句剖析

"小醉初醒过竹村":小醉醒来,走过那竹林环绕的小村,

# 竹村:竹林掩映的村庄。

"数家残雪拥篱根":家家的篱墙脚下,残雪尚未消尽。

# 篱根:篱笆下。

"风前有恨梅千点":寒风中梅花已开千万点,勾起无限的春恨。

# 有恨:面对盛开的梅花引起的感慨。,风前:即寒风中。

"溪上无人月一痕":溪畔空寂无人,月如弯钩,在夜空中留下淡淡的一痕。

# 月一痕:夜空中的一弯新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醉》是宋代诗人吴可创作的七言绝句,收录于其诗文集《藏海居士集》卷下。冬末春初的月夜,诗人“小醉初醒”后步行返家,途经一处竹林环绕的村庄,篱笆根上残留着未消的积雪,村中梅树傲立寒中。此时,他忆起赵师雄醉卧逢梅仙的典故,因未能如这位隋将般得遇梅仙,便有了“风前有恨梅千点”的感慨。不过这份惆怅转瞬即逝,“溪上无人月一痕”的景致更触动了他似醉实醒的心绪。月净水清,四下无人,这般宁静远比遇见梅仙更显超凡脱俗,身处其中,自己仿佛也近乎仙人了。诗人这首诗用典自然,不见雕琢痕迹,“字字皆有来历”,典故与全诗意境相融无间,堪称江西诗派的常见性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经考证,这首诗写于吴可晚年。当时宋室已南渡,诗人正客居新安(今安徽歙县)。诗中“小醉初醒过竹村,数家残雪拥篱根。风前有恨梅千点,溪上无人月一痕”的句子,体现出他晚年恬淡自安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小醉初醒后路过竹村,见到数家茅屋旁残雪拥簇篱根,风中梅花似含恨绽出千点,溪上无人只有一痕月影相伴的画面,展现了清冷寂寥又富有情韵的冬夜景致,传递出幽微心境与细腻情思。

2. 写作手法

拟人:“风前有恨梅千点”,将“恨”这种人的情感赋予梅花,使原本客观存在的景物仿佛有了心绪,带上了主观的情意,让自然之物与诗人的心境相勾连,更显生动真切。对比:“风前有恨梅千点,溪上无人月一痕”,“梅千点”展现出梅花绽放时数量繁多、缀满枝头的景象,而“月一痕”则描绘出溪面上月影纤细、若有若无的模样。前者以“千点”显繁盛,后者以“一痕”见清寂,两者在数量与形态上形成明显反差,让画面在疏密、浓淡的映衬中更富变化,也让景物的特征更为突出。反衬:以静写动,“溪上无人月一痕”,此句描绘溪畔空无一人,唯有一弯月影映于水面的静谧景象。表面上写的是“无人”的寂静与“月痕”的沉静,实则暗藏动态,月光洒在溪面,可能随微波轻轻晃动,只是这份动态在极致的静谧中被弱化,反而更凸显出环境的清幽。诗人以这无声的静景,反衬出夜风中梅花微动、自身行走等潜在的动态,让整个画面在静谧中暗含生机,更显冬夜山村的空灵与深邃。

3. 分段赏析

首句“小醉初醒过竹村”,这里的“小醉”并非烂醉如泥,只是浅浅饮了些酒,带着微醺之意。待酒劲刚过,诗人起身漫步,恰好路过一个小村庄。开篇便点出诗中主人公的状态,小醉初醒,以及他在乡野间的所见,后面的三幅画面,都是透过他的视角呈现给读者的,首句也就此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特殊环境。​次句“数家残雪拥篱根”,几户人家,几座茅屋,稀疏的竹篱旁,背阴处的篱根还残留着未消融的雪。寻常的眼前之景,一旦写入诗中,便有了乡野景致独有的韵味。“残雪”二字,巧妙地暗示出此时正是冬末春初。宋代高翥在《冬日即事》中写道:“江上凝冰约水痕,门前残雪缀溪云。杖藜独立梅梢月,成就清寒到十分。”由此可见,“残雪”还能衬托出环境的清冷。诗的前两句,营造出一种没有车马喧嚣、无人声嘈杂的寂静清幽氛围,让人感到悠然自在。​第三、四句“风前有恨梅千点,溪上无人月一痕”,残雪未化,草木难以发芽,乡村景致或许会色彩单调,显得萧条,缺乏生机吧?诗人深知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将笔锋从积雪移开,转而展现另外两幅优美的画面。诗人抬眼望去,小村溪水边的梅花开得正盛,像千点飞雪点缀在枝头,瞬间让人觉得眼前充满生机,精神也为之一振。可这缀满繁花的梅枝为何会有“恨”呢?或许是恨积雪迟迟不化,春光来得太慢;又或许是为自己只有繁盛的花朵,却没有绿叶增添春色,没能引来百花齐放、春光常驻而暗自惆怅。一个“恨”字,让本无知觉的梅树仿佛饱含深情,枝头的“恨”意,正是诗人盼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心情的集中体现。小溪上没有船只,万籁俱寂,只有夜空里一弯新月,倒映在溪水中,好一个静谧的月夜!“月一痕”,显然不是圆润的满月。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千点”和“一痕”都是数量词,“点”字写出了梅花小瓣小巧玲珑的样子;“痕”字则描绘出新月弯弯、线条纤细的形态,它在水中的倒影被波光晃动着,时而像碎银,时而像一抹窄窄的、闪动的亮痕。“千点”形容梅花千朵万朵开满枝头,与天上和水中那道弯月形成鲜明对比。以静写动,既突出了月夜的幽静,又暗示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4. 作品点评

这首短诗里,诗人将几间茅屋、几道竹篱、篱下残雪、千枝寒梅、月下溪流这五样景致串在一起,仅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素净清峻的山村月夜梅花图,意象洁净爽朗,所营造的意境清逸、幽静又秀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夏日西斋书事》

下一篇:宋·方岳《小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