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bǎi
liù
shí
jiǔ
shǒu

朝代:宋作者:释智朋浏览量:3
yòng
zhī
yòng
yòng
shèn
gōng
zhī
gōng
gōng
shèn
rán
lóng
shuǐ
kào
shān
zhōng
chūn
rén
jiān

译文

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无用,它的作用反而最为广大。不执着于世俗功绩的无功,它的功德反而最为广博。顺应自然本真的状态,就像巨龙回归水中,猛虎依托高山般自在,这种境界如同壶中蕴含的春色,与世俗人间的景象截然不同。

逐句剖析

"无用之用":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无用,

"其用甚大":它的作用反而最为广大。

"无功之功":不执着于世俗功绩的无功,

"其功甚博":它的功德反而最为广博。

"自然如龙得水":顺应自然本真的状态,就像巨龙回归水中,

"似虎靠山":猛虎依托高山般自在,

"壶中春色异人间":这种境界如同壶中蕴含的春色,与世俗人间的景象截然不同。

# 人间:谢两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百八)》是宋代禅师释智朋创作的禅宗偈颂。此偈前半以“无用之用,其用甚大”“无功之功,其功甚博”为核心,融合道家辩证思维,揭示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境界;后半以“自然如龙得水,似虎靠山”的自然隐喻,具象化阐释顺应本真的修行状态,最终以“壶中春色异人间”收束。全偈以简练文字构建哲学思辨体系,通过“无用大用”“自然之道”等核心概念,将抽象佛理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展现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质。其语言突破传统诗歌格律,句式长短错落,以散文化的表达方式直指禅理本质,既延续佛教偈颂的传教功能,又融入宋代文人“文字禅”的诗化特征。作为青原下十三世禅师,释智朋在偈颂中巧妙调和儒释道思想,既保留道家“无用之用”的辩证智慧,又渗透禅宗“即心即佛”的顿悟法门,最终通过“壶中春色”的意象将主题进行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无用之用,其用甚大。无功之功,其功甚博。”以凝练的表达阐述哲理。“无用之用”化用《庄子》思想,指看似无实际用途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更深远的价值;“无功之功”则进一步强调不刻意追求功绩,反而能成就更广大的功效。两句由“无用”到“无功”,层层递进,用朴素的语言点破“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的智慧。后三句“自然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壶中春色异人间。”转向具象的自然意象。“龙得水”“虎靠山”是人们熟悉的自然场景——龙在水中自在游动,虎在山间威风凛凛,用这两种动物的典型生存状态,生动比喻“顺应自然、各安其位”的和谐状态。末句“壶中春色异人间”以“壶中”代指超脱世俗的小天地,“春色”象征美好境界,与“人间”形成对比,暗含对自然本真状态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下一篇:宋·李覯《惜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