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取长江供砚水":捧起长江水当作砚台里的墨汁,
"借将碧汉作蛮笺":借取银河来作为大幅的纸笺。
"兴来拈起如椽笔":诗兴大发时抓起如椽的巨笔,
"大咏高吟欲上天":尽情地高声吟诵,仿佛要直上青天。
1. 分段赏析
首句“掬取长江供砚水”诗人发挥了极为大胆且奇特的想象。长江,那是何等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存在,其水量丰沛,气势雄浑。而诗人却设想将这一整条长江的水都“掬取”过来,用作自己写诗时砚台中的墨水。这一想象可谓惊世骇俗,展现出诗人对创作素材的极度渴望,他似乎觉得世间寻常的墨水根本无法匹配自己磅礴的诗思,唯有长江之水的浩瀚、奔涌,才能承载他那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的创作灵感,凸显出诗人在创作时追求宏大、壮阔意境的强烈愿望。次句“借将碧汉作蛮笺”中,“碧汉”指的是湛蓝无垠的天空,天空高远辽阔,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蛮笺”在古代是一种精美的纸张,常被文人用于书写诗词。诗人在此处突发奇想,要把那广袤无垠的天空当作自己写诗的纸张。天空的无边无际,象征着创作空间的无限延展,诗人借此表明自己的诗思不受任何束缚,能够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这一奇特的比喻,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他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像天空一样,毫无边界,包容万象。三句“兴来拈起如椽笔”,当创作的兴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时,诗人顺手拿起笔。这里的笔被形容为“如椽笔”,“椽”是一种很粗的木杆,用来支撑屋顶等建筑结构,“如椽笔”意味着笔杆粗壮得如同椽木,形象地描绘出这支笔的巨大与有力。这暗示着诗人的笔力雄健,一旦灵感闪现,便能以强大的气势和力量将心中的诗意挥洒在纸上。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创作时充满自信,坚信自己能够凭借这支“如椽笔”,写出震撼人心的诗篇。末句“大咏高吟欲上天”将诗人的创作激情推向了顶点。诗人沉浸在创作的狂喜之中,高声吟诵着自己的诗作,那激昂的情绪使得他仿佛要脱离尘世,直上云霄。“欲上天”三个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对诗歌创作境界的极致追求,他不满足于在平凡的层面上表达诗意,而是渴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冲破尘世的局限,达到一种超凡脱俗、与天地相沟通的至高境界,充分展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狂热与执着,以及对更高艺术成就的不懈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