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东风里":秦楼耸立在这寒冷的东风中,
"燕子还来寻旧垒":燕子从南方归来还在寻找去年的巢穴。
# 旧垒:去年的巢穴。
"余寒犹峭":春天来了,剩下的寒意却久久不愿离开,风还是一样的尖厉,
# 犹峭:一作微透。峭:尖厉。,余寒:剩下的寒意。
"红日薄侵罗绮":红色的太阳懒懒的照耀着衣服,丝毫感受不到暖意。
# 罗绮:衣服。
"嫩草方抽碧玉茵":户外的嫩草,刚刚抽出白色的小芽儿,
# 玉茵:刚出的小芽儿。茵,一作簪。
"媚柳轻窣黄金缕":妩媚的柳树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
# 缕:一作蕊。,窣:突然钻出来。,媚柳:柔媚的柳条。
"莺转上林":空中的黄莺在林中欢唱,
# 转:形容鸟婉转地叫。一作啭。
"鱼游春水":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 鱼游春水: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几曲阑干遍倚":唱着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楼的阑干,
# 几:一作屈。
"又是一番新桃李":看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
# 新桃李:新花嫩叶。
"佳人应怪归迟":佳人应该责怪迟迟未归的意中人,
# 怪:一作念。
"梅妆泪洗":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
# 泪:一作淡。,梅妆:脂粉。
"凤箫声绝无孤雁":意中人离开之后,就渺无音讯,
# :一做沉。,绝:一作杳。
"望断清波无双鲤":看这清澈的水中,也没有一对恩爱的锦鲤。
# 双鲤:谓书札也。,清:一作澄。
"云山万重":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
"寸心千里":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春日秦楼中燕子归巢、草长莺啼的生机景象与佳人独倚阑干的孤寂身影,体现了春光烂漫与人心寂寞的强烈反差,营造了繁华背后深藏离愁的婉约意境,表达了思妇对远行爱人的深切思念与盼归不得的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嫩草方抽”,“媚柳轻窣”,“莺啭上林,鱼游春水”这是当日佳人与所欢行乐时所见的美景,如今这一美景又已重现,但是所欢却已不在身边;去年的燕子还懂得回来寻找旧垒,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这怎能不令她阑干倚遍,泪洗梅妆呢。以春景的明媚来反衬离人的愁思。用典:“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描绘出了女主人公怀念远人的情态。比喻:以“碧玉茵”喻嫩草,以“黄金蕊”喻新出的柳条,这样比喻更增加了景观的魅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全是写景,但这些景物其实都藏着词人的深意。“秦楼东风里”这句一开头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具体的地方——秦楼。“秦楼”在古代诗词中常指女子居住的闺楼,比如汉乐府《陌上桑》和李白《忆秦娥》里的“秦楼”,都是这个意思。这样一来,词中描写的景物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背景,我们就知道词中的人是生活在“秦楼”中的女子。词中写道:“东风轻拂,燕子归来”,这些景象都是春天来临的标志。但词人特别提到“燕子还来寻旧垒”,这句话其实是为后文做铺垫,表面写燕子回来找旧巢,实际上是反衬人的不归。这种写法真是既巧妙又含蓄。接下来,“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这四句,词人的笔触从室内转向室外,用嫩草、垂柳、黄莺、游鱼四种景物,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嫩草像是碧玉做的垫子,嫩柳的新芽如同黄金般闪耀,黄莺在空中歌唱,鱼儿在水中游动,声音和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立体的春日图景。这里有两个比喻特别美:“碧玉茵”形容嫩草,“黄金蕊”形容新柳,都是通过联想让景物更加生动。这四句动词用得也很妙,比如“抽”“窣”“啭”“游”,每个字都恰到好处,让画面动了起来。整幅画面明亮欢快,就像春天的生机一样,但隐隐约约也透露出一丝慵懒的气息——这么美好的春光,佳人却迟迟不起,这背后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下片,词人就开始直接写人了。“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四句,写的是佳人倚靠在秦楼的栏杆上,看着外面的景色。她看到桃李开了新花,这说明一年又过去了。但心里想的人还没有回来,这使得她不禁流下了眼泪。“梅妆泪洗”中的“梅妆”用的是一个典故,指女子化的梅花妆,形容她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画面感特别强。“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四句,写的是佳人思念远方的人。传说中萧史善吹箫,他的妻子是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后来两个人一起升天成仙了。这里说“凤箫声绝”,就是说心上人已经不见了。接着用“孤雁”“双鲤”两个典故,比喻没有收到对方的消息。这两个典故都和书信有关,说明对方音讯全无,但佳人的心还是飞到了千里之外,一直牵挂着那个人。整首词通过春天的美景来反衬离别的痛苦。词中写到的美景——嫩草、垂柳、黄莺、游鱼,都是佳人曾经和心上人一起欣赏过的。如今景色依旧,但人却不在了。就像那燕子每年都会回来,而心上人却一去不返,这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4. 作品点评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词最巧妙的地方在于用明媚的春光来反衬女子的相思愁苦。词里写的“嫩草方抽”,“媚柳轻窣”,“莺啭上林,鱼游春水”,这些都是春天最典型的景致。这些景色,正是当初女子和心上人一起赏春时见过的美好画面。如今同样的美景再次出现,可那个曾经陪伴她一起欣赏的人却已经不在身边了。词人还特意提到,连去年春天的燕子都知道飞回旧巢,可心上人却一去不返。这种对比,更显得女子形单影只、孤独凄凉。所以她才会扶着栏杆久久伫立,任由泪水打湿精心描绘的妆容。整首词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流畅,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用的典故也都通俗易懂,比如寿阳公主"梅妆"、弄玉吹箫这样的故事,就算不熟悉这些典故的人,也能从上下文中猜出大概意思。这种不刻意追求高深的表现手法,倒像是民间歌谣的风格,反而更显亲切自然。
# 此词作得颇为婉丽,极秀美可爱,惜不知作者姓氏。
近代文学家薛砺若《宋试通论》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咏橘》
下一篇:宋·汪藻《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