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
·
yàn
hóng
鸿
guò
hòu
yīng
guī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yàn
hóng
鸿
guò
hòu
yīng
guī
suàn
shēng
qiān
wàn
cháng
chūn
mèng
duō
shí
sàn
qiū
yún
chù
wén
qín
jiě
pèi
shén
xiān
wǎn
duàn
luó
liú
zhù
quàn
jūn
zuò
xǐng
rén
làn
zuì
huā
jiān
yīng
yǒu
shù

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你不要再孤独的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了,大家都在花前喝个烂醉如泥才是最好的。

逐句剖析

"燕鸿过后莺归去":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 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长于春梦几多时":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 春梦:喻好景不长。

"散似秋云无觅处":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闻琴解佩神仙侣":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

# 解佩:典故出自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挽断罗衣留不住":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

"劝君莫作独醒人":劝你不要再孤独的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了,

# 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烂醉花间应有数":大家都在花前喝个烂醉如泥才是最好的。

# 应有数:有定数,即命运的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作品。词的上片,通过“燕鸿过后莺归去”等句描绘出春光渐逝之景,借物抒情,自然地引出对人生如浮萍般漂泊、思绪万千的感慨,又以化用白居易诗句,将人生美好比作短暂春梦、易散秋云,凸显时光易逝。下片巧用“闻琴解佩”等典故,写出美好爱情难留的无奈,尾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直抒胸臆,看似劝人及时行乐,实则饱含对人生无常的愤懑与痛心。全词语言清丽典雅,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运用精妙,以婉约风格将对青春、爱情消逝以及人生短暂的复杂情感抒发得真挚深沉,深刻展现出当时词人对人生、情感的细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是晏殊所作。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手握军政大权。但因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听信反对派攻击之言,韩琦先被外放,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调,晏殊自己也遭罢相。在此政治变故、仕途失意的背景下,晏殊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慨人生的词。描绘了燕鸿过后、莺归春去的景象,借美景易逝、人去难留之景,体现了浮生如梦、春梦易散、爱侣难留的无奈,表达了作者慨叹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又抒情有节制的复杂心情。

2. 写作手法

引用:“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深化对人生短暂、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借物抒情:“燕鸿过后莺归去”,借燕子、鸿雁、黄莺等禽鸟随季节来去,暗示春光消逝,兼以喻人,抒发美好年华与爱情不能长保的怅惘。

3. 分段赏析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上片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光消逝的图景。“燕鸿”与“莺”这些候鸟的往来迁徙,不仅点明了季节的流转,更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相勾连,借景抒情,既描绘出春归时节的萧瑟,又暗喻着美人如春光般消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为全词奠定了怅惘伤感的基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笔锋陡然一转,从客观的景物描写过渡到主观的情感抒发。“细算”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作者面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时,内心反复思量、万千思绪纷至沓来的状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化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却赋予其全新的内涵。作者运用精妙的比喻手法,将美好的年华、甜蜜的爱情与短暂易逝的春梦相比较,把爱人的聚散离合与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秋云相对照,形象而深刻地表达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具体可感、耐人寻味。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作者巧妙运用“闻琴”“解佩”的典故,前者化用汉代卓文君闻司马相如弹琴而倾心爱慕的故事,后者援引传说中神女解玉佩赠情人的典故,以“神仙侣”喻指美好爱情中的伴侣,生动地描绘出曾经美好爱情的浪漫与珍贵。然而,“挽断罗衣留不住”却笔锋急转,通过夸张的描写,强调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留住爱人离去的脚步,将失去美好爱情的无奈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对上片的感慨进行了具体阐释,更成为引发上片情感的重要因素,使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紧密相连。“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作者直抒胸臆,以饱含激情的语言劝诫人们,不要在这世事无常的世间做一个清醒的人,而应趁着鲜花盛开之时,在花丛中尽情畅饮,一醉方休。结合晏殊的生平经历,宋仁宗时期,韩琦、范仲淹等贤才因反对派攻击而相继外放,晏殊也罢相。此句表面看似是对人生失意者的劝慰,实则是作者借男女诀别之事,寄托对贤才被贬的痛心疾首与强烈愤慨,是其在面对政治上的挫折与贤才流失时,内心郁愤之情的集中爆发。以饮酒消愁之态写内心之痛,使情感表达更加酣畅淋漓、震撼人心。整首词巧妙地将自然景象、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在情景交融、用典抒情中,将作者对美好消逝的惋惜、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对贤才离去的痛心等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文学创作上展现出独特魅力,以化用前人诗句为显著特色,将经典语句信手拈来,毫无生硬拼凑之感,自然贴切地融入词中,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巧妙的创作构思。词中蕴含的复杂思想,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豁达襟怀,使读者得以窥见其内心世界的深邃与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句》

下一篇:宋·晏殊《送僧归护国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