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àn
wén
héng
guǎn

朝代:宋作者:程俱浏览量:2
qiū
fēng
jiǎo
yún
yōu
mèng
guī
lái
hán
shuǐ
shēng
héng
jìng
chuān
穿
yún
xiǎng
zhèn
shū
lín
kōng
wěi
zhōng
shí
yǐn
duàn
cháng
shēng
zhōng
yǒu
qiān
qiū
wàn
qíng
jīn
cǎo
shēng
xiàn
lóu
biān
xié
yuè
wèi
shuí
míng

译文

秋夜里北风阵阵浮云搅动,从幽幻的梦境中归来,仿佛渡过寒冷的江水。清脆的笛声穿透云层,响声振动了林木,树叶纷纷飘零。乐曲终了时带着令人断肠的声音,其中蕴含着千秋万古的情思。金谷园中秋草蔓蔓会使人无限惆怅,那楼头斜挂的月亮为谁而明亮。

逐句剖析

"秋风夜搅浮云起":秋夜里北风阵阵浮云搅动,

# 搅:拌。

"幽梦归来度寒水":从幽幻的梦境中归来,仿佛渡过寒冷的江水。

# 幽梦:清梦。

"一声横玉静穿云":清脆的笛声穿透云层,

# 横玉:笛子。用《列子·汤问》秦青善歌的典故。

"响振疏林叶空委":响声振动了林木,树叶纷纷飘零。

# 委:抛,一说为堆积之意。

"曲终时引断肠声":乐曲终了时带着令人断肠的声音,

# 引:带有。

"中有千秋万古情":其中蕴含着千秋万古的情思。

"金谷草生无限思":金谷园中秋草蔓蔓会使人无限惆怅,

# 金谷:园名。晋代富豪石崇所建,极为豪华。石崇去世后,金谷园便衰败了。后人常用“金谷草生”表达由兴旺到衰落的惨败。

"楼边斜月为谁明":那楼头斜挂的月亮为谁而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半闻横管》为宋代程俱所作的七言古诗。开篇两句勾勒出秋夜风云变幻、诗人从幽梦惊醒的画面,为笛声的出现埋下伏笔;三四句生动展现横笛之声的悠扬与震撼;五六句点明笛声曲终引发断肠之感,且蕴含深远情思;末二句借金谷园典故,引发对历史兴衰、时光流转的感慨,楼边斜月之景又增添了几分惆怅与迷茫。整首诗巧妙融合叙事、描写、抒情,借秋夜闻笛,以细腻笔触、含蓄手法,展现出清劲婉转的风格,表达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秋夜闻笛后的复杂情感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程俱生活在南北宋交替的动荡时期,早年任职上舍、礼部员外郎等职时,秉持正直敢言的态度,坚决主张抗金复国,力图收复北方失地,却常因朝廷中主和派势力等因素,不得志于有司,内心长期积压着郁闷与悲苦。某个秋风萧瑟的夜晚,程俱于睡梦中被一阵横笛声惊醒。在笛声的触动下,他写下了这首《夜半闻横管》,抒发自己渴望收复北方失地、重整山河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诗人夜半闻笛声有感而作。通过对秋夜景象和横管之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秋夜闻笛后,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与愁绪。

2. 写作手法

比喻:“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中,诗人借“浮云”来暗指金人统治下北方地区的黑暗局势,寓意北方百姓如同被浮云遮蔽,不见光明,正遭受着水深火热的苦难。

3. 分段赏析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描绘出一幅秋夜的奇幻景象。秋夜静谧,诗人却心潮难平,或许因对北方故土的牵挂难以入眠,恍惚间梦魂飘向北方。然而,秋风骤起,搅乱浮云,这片遮蔽视线的“浮云”,实则暗喻金人统治下北方的黑暗,人民深陷苦难。梦魂不愿停留,匆匆飞渡寒水返回南方,“寒水”不仅是梦境中的阻隔,更象征着现实中南北分裂、收复失地的艰难,为全诗奠定了沉痛基调。“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将笔触转向笛声。在这寂静秋夜,邻人吹出的横笛声宛如天籁,打破宁静。笛声清脆婉转,似能穿透云层,其力量感十足,竟震动疏林,使树叶纷纷飘落。此句从听觉与视觉双重角度,以夸张手法凸显笛声的嘹亮与震撼力,犹如秦青悲歌,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也暗示着笛声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深入剖析笛声蕴含的情感。笛声并非单纯的悠扬悦耳,而是在清脆间夹杂着嗷嗷悲声,曲终时更是激越悲壮,令人肝肠寸断。这悲声或许源于吹笛人同样身为流亡南方的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南宋朝廷偏安的愤懑,都通过笛声宣泄而出。这笛声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悲痛,更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千秋万古之情,凝聚着无数离人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与渴望收复失地的急切。“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诗人由笛声引发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转向对家国的深沉思索。金谷园,这个曾见证繁华与兴衰之地,如今在诗人的想象中,于金人占领下秋草萋萋,勾起他无尽的思绪与惆怅。楼边斜月依旧,却不知它在北方照耀着的旧居,如今是否物是人非。这一景象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土的怀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浑然一体。以秋夜闻笛为线索叙事,借秋风、浮云、寒水、疏林、斜月等景象描写营造氛围,通过对笛声及吹笛人情感的刻画抒情,在对金谷园等历史典故的运用与对家国之思的表达中融入议论。诗人以清劲含蓄之笔,将沉痛、孤寂的思乡之情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动容,引发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夜半闻笛,在宋人的太平日子里本是司空见惯的欢娱现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是何等快活!而今北方国土沦丧,流亡之人深夜难眠。因此,“断肠”之声所引发的正是怀念故国、悲叹国土沦丧和世事沧桑巨变的情怀,足见诗中立意之深。诗句委婉曲折,表情达意恰到好处。

现代韩山师院中文系任系主任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

# 在南宋小朝廷里,程俱正直敢言,主张恢复常不得志于有司。他深藏在内心的郁闷悲苦,时时被日常的事件和景物激发起来。他善于以细致的笔触来描写景物,把主观上的深刻感受传达给读者,如这首《夜半闻横管》即是其代表作。此诗风格清劲、含蓄,显然受了柳宗元的影响。

现代四川音乐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李良镕《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梅花绝句》

下一篇: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