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走马锦城西":当年我骑着马在锦城西快速前行,
# 锦城:现在的成都。
"曾为梅花醉似泥":曾经因为梅花而沉醉得如同烂泥一般。
# 醉似泥:酒醉如泥,这里指对梅花的痴情。
"二十里中香不断":从青羊宫到浣花溪,长达二十里的路程中,
"青羊宫到浣花溪":梅花的香气未曾间断,令人陶醉。
# 浣花溪:又称百花潭。,青羊宫:古青羊肆,又称青羊观。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夸张:“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运用夸张手法。实际距离中梅花香气难以绵延二十里,但诗人如此夸张地描绘,极言梅花香气之浓郁、悠长,从青羊宫一直弥漫到浣花溪,让读者强烈感受到梅花盛开时香气四溢、令人陶醉的氛围,强化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突出诗人对梅花香气的深刻印象。细节描写:“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走马”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诗人当时骑着马在锦城西快速行进的动态画面,凸显其急切赏梅的心情;“醉似泥”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程度具象化,仿佛能看到诗人沉醉在梅花美景中,无法自拔,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更能体会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从“青羊宫到浣花溪”,通过空间转换,展现出梅花分布范围之广。诗人将赏梅的情景与梅花生长的空间环境相融合,在描述空间变化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梅花的香气与诗人沉醉其中的情感,情景交融,营造出一幅广阔且充满诗意的赏梅图,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诗人赏梅时的愉悦心境。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陆游回忆起往昔在成都锦城西的经历。“当年”一词,将读者带入遥远的回忆之中。“走马”描绘出诗人骑着马在锦城西疾驰的画面,一个“走”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切前往赏梅的心情,仿佛迫不及待要与梅花相见。“曾为梅花醉似泥”,“醉似泥”这一夸张且形象的表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梅花的痴迷程度。他沉醉在梅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难以自拔,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后两句进一步描绘梅花的魅力。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从青羊宫到浣花溪这长达二十里的路程中,梅花香气弥漫,不曾间断。在现实中,梅花香气虽难以如此精准地绵延二十里,但诗人通过这种夸张,强化了梅花香气的浓郁与悠长。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盛开时漫山遍野、香气扑鼻的壮观景象,更让人体会到诗人对这段赏梅经历的深刻记忆。在这二十里的空间转换中,诗人将自己赏梅的情感与梅花生长的环境紧密融合,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令人陶醉的诗意氛围。读者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穿梭在梅花的世界里,沉浸在那醉人的香气之中,深刻理解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眷恋。整首诗,陆游运用夸张、细节描写、空间转换与情景交融等手法,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往昔赏梅的美好场景,将自己对梅花的痴迷之情表达得真挚而热烈,展现出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宋·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下一篇:宋·程俱《夜半闻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