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虞俦浏览量:3
méi
zhī
shí
jié
nóng
jiā
ruò
xīn
cán
xià
chú
shuǐ
dào
fēn
绿
yǒu
sǔn
chéng
zhú
huáng
mài
zuò
é
chūn
cháng
hàn
sān
wèi
yún
duō

译文

梅雨知晓时节到来,农家对此该是多么欢喜啊。堆积柴薪,蚕儿开始下箔,给稻田锄草,稻苗开始分蘖成窝。绿色的是竹笋长成了竹子,黄色的是麦子没有像蛾一样结籽。整个春天常常苦于干旱,这场雨下了三天还不算多。

逐句剖析

"梅雨知时节":梅雨知晓时节到来,

"农家喜若何":农家对此该是多么欢喜啊。

"积薪蚕下箔":堆积柴薪,蚕儿开始下箔,

"锄水稻分窠":给稻田锄草,稻苗开始分蘖成窝。

"绿有笋成竹":绿色的是竹笋长成了竹子,

"黄无麦作蛾":黄色的是麦子没有像蛾一样结籽。

"一春尝苦旱":整个春天常常苦于干旱,

"三日未云多":这场雨下了三天还不算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雨》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一场及时雨展开。诗中描绘了梅雨时节农家欢喜的情景,体现了雨对农事的重要性。前两联通过描写蚕、稻等农作物在雨中的生长状态,展现出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后两联则提及春天的干旱,强调这场雨虽下了三天,但对于缓解旱情来说仍不算多,进一步突出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和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梅雨知时节,农家喜若何。”以拟人的手法,将梅雨赋予“知时节”的特性,生动地表现出梅雨适时到来的特点。“农家喜若何”则直接抒发了农家对这场雨的喜悦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积薪蚕下箔,锄水稻分窠。”描写了雨中农事活动的具体场景。“积薪”是为蚕创造适宜的环境,“蚕下箔”表明蚕儿开始进入新的生长阶段;“锄水”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稻分窠”则显示出稻苗的茁壮成长。这两句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体现了雨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颈联:“绿有笋成竹,黄无麦作蛾。”继续描写农作物在雨中的生长变化。“绿有笋成竹”描绘了竹笋在雨水的滋润下迅速生长成竹子的景象,展现出生命的活力;“黄无麦作蛾”可能是指黄色的麦子在雨中并未像飞蛾聚集那样结籽,但具体含义较模糊,不过整体上还是在描述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尾联:“一春尝苦旱,三日未云多。”点明了这场雨的背景和意义。“一春尝苦旱”强调了春天干旱的严重性,突出了这场雨的及时性;“三日未云多”则说明虽然雨下了三天,但在农民心中,这场雨还不足以完全缓解旱情,进一步表达了对雨水的期盼和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下一篇:宋·赵元镇《寒食书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