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释宝昙浏览量:3
shì
céng
jiào
chí
zhàn
hān
lòu
zhāo
huī
shān
xìn
yǒu
shuāng
shǒu
lǎo
níng
zhī
jìng
děng
lóng
qián
xùn
yīng
sǔn
qiū
wéi
chūn
fēng
guò
jìn
huā
shù
yīn
fēi

译文

下棋时心情愉悦,哪还会去计较落子快慢,激战正酣,从夜晚一直持续到晨光出现。想必骊山曾有过无人能敌的下棋高手,普通百姓又怎会知晓棋局中最精妙的玄机。静时如同鱼龙潜藏在夜晚的深壑,动时就像鹰隼在秋日捕猎般迅猛。春风吹过,无数繁花凋零,我本就不在意胜负,客人也同样如此。

逐句剖析

"意适何曾较疾迟":下棋时心情愉悦,哪还会去计较落子快慢,

"战酣夜漏继朝晖":激战正酣,从夜晚一直持续到晨光出现。

"骊山信有无双手":想必骊山曾有过无人能敌的下棋高手,

"野老宁知第一机":普通百姓又怎会知晓棋局中最精妙的玄机。

"静等鱼龙潜夜壑":静时如同鱼龙潜藏在夜晚的深壑,

"迅如鹰隼击秋围":动时就像鹰隼在秋日捕猎般迅猛。

"春风过尽花无数":春风吹过,无数繁花凋零,

"我固无因客亦非":我本就不在意胜负,客人也同样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棋》是宋代释宝昙所作的七言排律。这首诗围绕下棋展开,生动呈现了对弈的情景与心境。描绘出棋手沉浸对弈,忘却时间,从早到晚酣战的状态,展现出对弈的高深与普通百姓的不解,将棋局中的静与动、缓与疾刻画出来,表达出对胜负的淡然态度。通过对下棋过程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闲适、超脱的心境。此诗体现了释宝昙不同的观察力与表现力,为读者了解古代文人的雅趣生活提供了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意适何曾较疾迟,战酣夜漏继朝晖”:首联点明棋手在对弈时,沉浸于棋局带来的愉悦之中,全然不顾时间的快慢。“战酣夜漏继朝晖”描绘出对弈双方激战正酣,从夜晚到清晨,时间悄然流逝却浑然不觉,生动展现出棋局的紧张与吸引力,突出棋手对下棋的痴迷和投入。“骊山信有无双手,野老宁知第一机”:颔联运用典故,“骊山”句可能暗指古代与棋相关的典故或高手对决,“无双手”强调棋艺高超无人能及。“野老宁知第一机”将普通百姓与深谙棋道之人对比,普通百姓难以知晓棋局中蕴含的精妙玄机,体现出棋道的高深莫测,也从侧面反映出对弈者对棋艺的钻研和领悟。“静等鱼龙潜夜壑,迅如鹰隼击秋围”:颈联以精彩的比喻来形容棋局。“静等鱼龙潜夜壑”,将棋局中静的状态比作鱼龙潜藏于深壑,暗喻棋手在布局、等待时机时的沉稳与内敛;“迅如鹰隼击秋围”,把进攻时的迅猛比作鹰隼在秋天捕猎时的凌厉,形象地展现出棋局中动静转换的瞬间,以及对弈时紧张刺激的氛围。“春风过尽花无数,我固无因客亦非”:尾联借景抒情,“春风过尽花无数”描绘出春天的繁花在春风中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繁华过后归于平淡的氛围。“我固无因客亦非”则表达出诗人对胜负的淡然态度,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手,都不因胜负而执着,体现出一种超脱、豁达的心境,使全诗的境界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流谦《小息》

下一篇:宋·李覯《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