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an
shī
shí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宋白浏览量:3
chūn
xīn
xiāng
zuì
xiāng
qīn
xiāng
cōng
cōng
huàn
cuì
qún
shuāng
pín
èr
zhī
chóu
guǎ
wén
jūn
yàn
fán
shuí
juǎn
zhēn
zhū
kàn
xiāng
hǎo
céng
wén
shēn
rǎn
jiāo
xiāo
lóng
jiàn
jiào
fēi
zuò
qīng
yún

译文

牡丹怀着春心,令人怜惜又倍感亲近,牡丹叶匆忙更换翠绿的裙子。双蒂的牡丹像两位相好的女子般喜悦,单枝的牡丹如寡居的卓文君般忧愁。牡丹艳丽繁茂,谁卷起真珠帘来观赏,它的香气如同曾在歌中听闻的琥珀香。用深色的鲛绡笼罩在玉栏上,不要让它像卿云一样飞走。

逐句剖析

"春心相惜最相亲":牡丹怀着春心,令人怜惜又倍感亲近,

"湘叶匆匆换翠裙":牡丹叶匆忙更换翠绿的裙子。

# 匆匆:一作忩忩。

"双蒂喜如嫔二女":双蒂的牡丹像两位相好的女子般喜悦,

"一枝愁似寡文君":单枝的牡丹如寡居的卓文君般忧愁。

"艳繁谁卷真珠看":牡丹艳丽繁茂,谁卷起真珠帘来观赏,

"香好曾歌琥珀闻":它的香气如同曾在歌中听闻的琥珀香。

"深染鲛绡笼玉槛":用深色的鲛绡笼罩在玉栏上,

"莫教飞去作卿云":不要让它像卿云一样飞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诗十首(其三)》是宋代宋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赋予牡丹以人的情感,描绘出牡丹春心相惜、翠叶换裙的娇美姿态,奠定了全诗对牡丹赞美与怜惜的基调。三四句诗人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双蒂牡丹比作两位欢乐的嫔妃,一枝牡丹比作寡居的卓文君,既展现了牡丹的不同形态,又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五六句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牡丹艳丽繁盛、香气美好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欣赏。最后两句诗人希望用鲛绡笼罩玉槛来留住牡丹,不要让它飞去化作卿云,体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珍视和不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赞美与珍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心相惜最相亲,湘叶匆匆换翠裙”,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赋予牡丹以人的“春心”,仿佛牡丹怀着情感,令人心生怜惜与亲近之感。“湘叶忩忩换翠裙”把牡丹叶比作匆忙更换翠裙的人,形象地描绘出牡丹叶的翠绿与生机勃勃,为牡丹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展现出牡丹的娇美姿态,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双蒂喜如嫔二女,一枝愁似寡文君”,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双蒂的牡丹比作两位相好的女子,她们相互陪伴,充满喜悦;而单枝的牡丹则似寡居的卓文君,带着一丝忧愁。通过这种比喻,不仅描绘出牡丹不同形态的特点,还赋予了牡丹不同的情感内涵,使牡丹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牡丹细致的观察与独特的感悟。“艳繁谁卷真珠看,香好曾歌琥珀闻”,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描写牡丹。“艳繁谁卷真珠看”,形象地写出牡丹的艳丽繁茂,如同需要人们卷起珍珠帘才能欣赏到这般美景,突出牡丹的绚丽夺目。“香好曾歌琥珀闻”运用通感,将牡丹的香气与曾在歌中听闻的琥珀香相联系,使读者对牡丹的香气有了更独特、更丰富的感受,展现出牡丹香气的迷人,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深染鲛绡笼玉槛,莫教飞去作卿云”,诗人希望用深色的鲛绡笼罩在玉栏上,精心呵护牡丹,生怕它像卿云一样飞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极度珍惜之情,担心美好的牡丹会消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俞桂《过湖》

下一篇:宋·舒岳祥《一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