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移别岸水纹开":小船离开岸边,水面泛起波纹,
# 别岸:离岸。
"日暖风香正落梅":暖和的天气里,风中带着梅花香,此时正是梅花飘落的季节。
# 正落梅:正是梅花飘落的季节;一般指五月。
"山色蒙蒙横画轴":若隐若现的山色像幅画般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
# 横画轴:意思是说,眼前的景色犹如一幅画,而山色正好横贯其中。,蒙蒙:景物迷茫的样子。
"白鸥飞处带诗来":白鸥飞过,给我带来了吟诗的雅兴。
俞桂,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
1. 分段赏析
“舟移别岸水纹开”,诗的开篇,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诗人乘坐的小船缓缓离开岸边,船桨划动湖水,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一圈圈水纹向四周扩散开来。“移”字生动地描绘出船只离岸的动作,“开”字则将原本平静的湖面因船行而产生变化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看似简单直白,却巧妙地奠定了整首诗灵动的基调,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小船悠悠划开湖水的场景,感受到那水波荡漾的生机。“日暖风香正落梅”,此句从多个感官角度描绘春日过湖的美妙感受。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清香,而此时,梅花正簌簌飘落。“日暖”点明了天气的和煦,让人感受到春日的舒适;“风香”则从嗅觉角度,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花香的湖畔,能闻到那若有若无的清香;“正落梅”三字,更是将视觉与时间结合,描绘出梅花飘落的唯美画面。梅花在春日里渐渐凋零,花瓣随风飘落,增添了一丝诗意与浪漫。“山色蒙蒙横画轴”,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湖水、飘落的梅花,转向远处的山峦。远处的山色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片朦胧之美,宛如一幅横挂着的山水画卷。“蒙蒙”二字,形象地写出了山间雾气弥漫、山色氤氲的景象,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色比作画轴,突出了景色的如画之美,也展现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白鸥飞处带诗来”,在朦胧的山色背景下,一群白鸥翩翩飞过,它们的身影打破了画面的宁静,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诗人巧妙地想象,白鸥飞过之处,仿佛带来了无尽的诗意。“带诗来”三字,赋予了白鸥一种独特的诗意形象,让白鸥不再仅仅是自然界的飞鸟,而是成为了传递诗意的使者。这一句不仅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也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内心的愉悦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舟移”、“日暖”、“落梅”、“山色”、“白鸥”等意象,从近到远、从视觉到嗅觉、从动态到静态,全方位地描绘了春日过湖的美好景象,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与美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敏锐捕捉。
2. 作品点评
石涛《画〈春江图〉》一诗写道:“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流”。诗中展现的花开水起,皆是生命的流动;花随心开,水随心起,则是物我生命间的相互激荡。此诗深得活泼生意与交感互生的妙趣。其中,“开”“落”蕴含幽微动感,“横”自有安静和谐之态,“带”字更添灵动意趣。“白鸥飞处带诗来”体现了人心与自然的相值相生,诗人因生机盎然的自然万物产生感悟,在鸟啼花落间与自然相通,唤起心灵的觉醒,与诗的意境相互交融,汇聚天地间的清气。“目不知豪素,手不知笔墨”,表明佳句妙意皆在心中,即便不付诸笔墨文章,以水为墨作诗,不执着于外在物象,不沉溺于纷繁思绪,这便是自在自适、圆融无碍的境界。此时诗兴流转,是一种内心契合、惬意舒适的愉悦体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欢欣之情。
下一篇:宋·宋白《牡丹诗十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