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初出光赫赫":太阳刚刚升起时,光芒四射,
# 太阳初出光赫赫:一作欲出未出光辣达。初,刚刚。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千山万山如火发":照耀着千山万山,像火焰一样炽热。
# 如:像。
"一轮顷刻上天衢":一轮红日顷刻间便升上天空,
# 一轮顷刻上天衢:一作须臾走向天上来。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逐退群星与残月":驱赶着群星和残月,使它们退却。
# 逐退:驱赶使退却。退,一作却。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初生的太阳,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立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展现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 写作手法
象征:“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诗人以红日自比,将彼时纷争割据的势力喻为黯淡的群星与残月,借红日驱散星月、光耀大地的壮阔画面,巧妙寄寓自己荡平割据、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比喻:“逐退群星与残月”表面写自然现象,实则暗含比喻:将“群星与残月”比作五代时期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而“太阳”则是诗人自身代表的新生政权。“逐退”的过程,恰似新王朝以雷霆之势取代旧势力,比喻中蕴含着历史更替的必然性。这种以自然现象喻政治斗争的手法,既符合诗歌“比兴”传统,又让抽象的志向通过具体意象得以呈现。烘托:“千山万山如火发”,从侧面烘托初日的威严与壮丽。诗人将被初日照耀的千山万山比作燃烧的烈火,形象贴切。在阳光的映照下,连绵起伏、争高直指的层峦叠嶂仿佛被点燃,如熊熊火焰般向上腾跃,展现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充分烘托出初日那无与伦比的威仪,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初日照临群峰时的壮美景色,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借景抒情:诗中初日从“光赫赫”的爆发式出场,到“顷刻上天衢”的迅猛升腾,再到“逐退群星与残月”的绝对力量,层层递进地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动态过程。赵匡胤以初日自比,将太阳驱散星月的自然现象,暗喻自己扫平割据势力、终结五代乱局的政治抱负。“逐退”二字充满主动征服的气势,既写日光之强,更隐含帝王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决心,景中藏志,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太阳初出光赫赫”,“太阳初出”四字直截了当地破题,将初日东升的情景点出 ,紧接着“光赫赫”三字,生动地展现出初升太阳那耀眼的光芒与炽热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此句吟咏自然,毫无雕琢修饰之感,却充满了豪迈英武之气,仿佛让人看到一位英雄豪杰正以磅礴之势崛起,颇有《水浒》中所描述的帝王般的英豪气概。第二句“千山万山如火发”,从侧面烘托初日的威严与壮丽。诗人将被初日照耀的千山万山比作燃烧的烈火,形象贴切。在阳光的映照下,连绵起伏、争高直指的层峦叠嶂仿佛被点燃,如熊熊火焰般向上腾跃,展现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充分烘托出初日那无与伦比的威仪,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初日照临群峰时的壮美景色,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诗的后两句“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进一步从动势的角度描绘初日。“一轮顷刻上天衢”,写出太阳在短时间内迅速跃上高空,一个“顷刻”突出了太阳上升速度之快,展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逐退群星与残月”则充满了动感与力量感,太阳的光芒迅速驱散了黎明前天空中残留的群星与残月 ,“逐退”一词暗示了太阳与星月之间的一番“搏斗”,尽管这一过程短暂,但太阳凭借赫赫光热取得了绝对胜利,星月无法与之抗衡。在这里,诗人借初日之升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表现出其宽广宏大的胸怀和坚毅果敢的魄力,寓意着自己将如同这初升的太阳,扫除一切阻碍,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4. 作品点评
这首七言绝句虽仅寥寥四句,却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撼人心,借生动意象承载深邃寓意,南宋诗人陈岩肖在品读后,亦不禁发出由衷赞叹:“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短短数语,便将诗人气吞山河的壮志与高瞻远瞩的格局展露无遗。
上一篇:宋·司马光《集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