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前可万家":站在明月楼前,能望见千万户人家的烟火。
"凤山庵下日初斜":凤山庵的下方,夕阳开始西斜。
"风流耆旧消沉尽":曾经风流倜傥的先贤旧人,都已消逝殆尽,
"空睇寒江耿暮霞":我徒然凝望着清寒的江面,以及那明亮的暮霞。
1. 分段赏析
首句“明月楼前可万家”以登临者的俯瞰视角切入,一个“可”字暗含“尽览无余”的视野纵深感——明月楼高耸入云,眼底是鳞次栉比的万户人家,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既见地理空间的开阔辽远,亦隐隐透露出诗人对人间世相的关切。次句“凤山庵下日初斜”笔锋陡转,将镜头从人间烟火拉向自然暮色:凤山庵在夕阳的斜照中投下绵长阴影,“日初斜”三字以光影的细微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暖色调的余晖与冷色调的庵阁形成视觉对冲,为全诗奠定了“盛景之中见衰意”的情感基调。两句写景看似平白如话,却在“万家”与“一庵”、“明楼”与“斜日”的空间对仗中,暗藏着人间繁华与时光易逝的潜在冲突。后两句转入抒情,却非直抒胸臆,而是在历史与自然的对照中迂回见意。“风流耆旧消沉尽”如一声沉重的叹息,“风流耆旧”指那些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贤达俊杰,“消沉尽”三字力重千钧,写尽岁月长河对人事的淘洗——曾经的风流人物俱已化作尘埃,只留下空荡荡的历史舞台。此处虽未明言诗人的身份与经历,却通过“消沉尽”的绝对化表述,将个人对故友的追念升华为对一个时代的凭吊。结句“空睇寒江耿暮霞”堪称神来之笔。“空睇”二字,勾勒出诗人茕茕孑立的身影,他徒劳地凝望着寒江之上那灼灼燃烧的暮霞。“寒江”的冷寂与“暮霞”的绚烂,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耿”字在此尤为精妙,既写出霞光的明亮耀眼,又暗合诗人内心的耿耿难平。自然景物的描写,反衬着人事的凋零短暂,而诗人在这天地大美面前的“空”与“耿”,恰似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表达。
下一篇:宋·杜安世《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