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回眸百媚生":她轻轻一笑,回头顾盼,万千柔媚便自然流露。
"娇羞佯不语":她娇柔害羞,假装着不言语,
"艳波横":眼中流转着艳丽的波光。
"缓移莲步绕阶行":她缓缓移动着莲步,绕着台阶慢慢前行。
"凝情久":她专注深情许久,
"幽怨吒银筝":怀抱着幽怨弹拨着银制的筝。
"些事那回曾":那些往事啊,曾在那时发生过。
"水晶双枕冷":水晶做的双人枕头一片冰凉,
"簟纹平":竹席上的纹路平平整整。
"窥人燕子苦无情":那偷看人的燕子啊,实在太过无情。
"惊梦断":好梦被惊醒,
"何处觅云行":如今到哪里去寻找那如云般的行踪。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通过描写女子的神态、动作、行为,如“一笑回眸百媚生”“缓移莲步绕阶行”,以及她借银筝托怨、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和因燕子惊梦而产生的失落,营造出一种孤独幽怨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娇羞、孤独、幽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无奈,展现出闺中女子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一笑回眸百媚生”“娇羞佯不语,艳波横”“缓移莲步绕阶行”,通过对女子神态、动作、行为的细节刻画,生动展现女子的娇羞、孤独与幽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虚实相生:末句“惊梦断,何处觅云行”,写梦醒后的怅惘,“云行”既是梦中意象的延续,也代表着消逝的情事与难以寻觅的过往,以虚境收束,将现实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念交织。意象组合:“水晶双枕冷”“簟纹平”,将“水晶双枕”“簟纹”等代表闺中陈设的意象组合,勾勒出清冷空寂的枕席场景,暗合回忆中离别后的孤凄;随后接入“窥人燕子”“云行”等自然意象,燕子的“窥人”与“无情”、梦醒后“云行”的缥缈难觅,与前文的闺中场景意象形成呼应。这些意象的叠加,既还原了“那回曾”的回忆片段,又以“冷”“无情”“何处觅”的基调,将现实中的孤寂与怅惘层层递进,让情感在意象的交织中更显真切。
3. 分段赏析
上阕:“一笑回眸百媚生。娇羞佯不语,艳波横。缓移莲步绕阶行”,此段开篇通过“一笑回眸百媚生”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回眸一笑时的妩媚动人,瞬间吸引读者的目光。“娇羞佯不语,艳波横”进一步刻画女子的娇羞神态和艳丽眼波,展现出她的温柔与风情。“缓移莲步绕阶行”则描绘了女子优雅的行走姿态,使女子的形象更加立体,仿佛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庭院中缓缓踱步,充满了画面感。“凝情久,幽怨托银筝”,此句承接上文,女子沉浸在深情之中,通过弹奏银筝来寄托内心的幽怨。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到弹奏古筝这一行为上,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哀怨情感。下阕:“些事那回曾。水晶双枕冷,簟纹平”,此段开始引入回忆,“些事那回曾”引发读者对过去经历的好奇,但表述含蓄。“水晶双枕冷,簟纹平”通过描写清冷的枕头和平整的竹席,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暗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凄凉,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窥人燕子苦无情。惊梦断,何处觅云行”,此句将燕子拟人化,埋怨燕子无情,打破了女子可能正在沉浸的美好氛围。“惊梦断”点明女子的美梦被惊醒,而“何处觅云行”则表达了女子在梦醒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迷茫,充满了失落和哀怨的情绪,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下一篇:宋·梅尧臣《行吟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