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林杏子落金盘":出林的杏子落在金盘里,
# 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杏子:一种果实,圆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黄红色,味酸甜。
"齿软怕尝酸":牙齿发软害怕尝那酸味。
# 齿软:牙齿不坚固。
"可惜半残青子":可惜那半残的青杏,
# 半残:指杏子被咬了一口。,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
"犹有小唇丹":还留着少女小唇般的丹色。
# 唇丹:嘴唇上限量的丹砂红。
"南陌上":在南边的小路上,
# 陌:泛指田间道路。
"落花间":在落花之间,
# 落花间:花儿安静地飘落。间:一作闲。闲,安静。
"雨斑斑":雨迹斑斑。
# 斑斑:颜色驳杂貌。
"不言不语":她不言不语,
"一段伤春":一段伤春的情绪,都凝聚在眉间。
# 伤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伤感。
"都在眉间":满腹愁情全写在微蹙的眉间。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少女伤春词。通过描写妙龄女子尝杏怕酸的娇态以及她所目睹的暮春落花雨景,表达了女子的伤春之情,细腻展现了其内心因岁月流逝、年华似水而生的惆怅与情思。
2. 分段赏析
上片:“出林杏子落金盘”,一个“落”字,举重若轻,不仅赋予了杏子从林间至金盘这一过程以动态的美感,更仿佛为读者打开了一幅鲜活的画面,能真切看见杏子带着林间的清新与鲜嫩,轻盈地跃入金盘之中。“齿软怕尝酸”,短短五字,却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将少女尝杏时那一瞬间丰富而微妙的感受剖析开来。初尝时的好奇与急切,酸味在舌尖散开后牙齿微微发软的娇弱,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一个未经世事、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可惜半残青子,犹有小唇丹”,词人笔锋一转,没有将目光仅仅停留在残杏之上,而是独具匠心地捕捉到残杏上那一抹小小的口红痕迹。这一巧妙的细节,以小见大,仿佛是在不经意间,生动勾勒出少女因怕酸而微微皱眉、轻敛蛾眉的娇憨神态,将少女的娇俏与可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上片通过对少女尝杏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细节描写,从视觉上杏子那鲜艳明丽的色泽、灵动的放置过程,到味觉上尝杏时独特的感受,多维度、全方位地塑造出一个天真无邪、娇柔可人的少女形象,令人心生喜爱。下片:“南陌上,落花间。雨斑斑”,仅仅九个字,便如同一幅水墨画,以简洁却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南陌之上的凄清画面。南陌,本就是一个充满离别与伤感意味的地方,此时又逢落花纷纷,春雨如丝,斑斑点点洒落大地。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春雨则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二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哀伤氛围。这看似简单的环境描写,实则蕴含着词人的深意,为少女的伤春情绪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在前面所营造的落花春雨的哀伤氛围的烘托之下,少女的伤春之情如同一朵在暗夜中静静绽放的花朵,愈发浓烈而深沉。“不言不语”,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将少女那种将心事深藏心底的羞涩与内敛刻画得入木三分。她或许有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有着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但这些复杂的情感却无法言说。而“都在眉间”,则是词人的神来之笔,通过对少女神态的细腻入微的刻画,将其因伤春而愁绪满怀的模样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微微蹙起的眉间,仿佛承载着整个春天的落寞与怅惘。对于妙龄少女而言,暮春的落花就像是一把钥匙,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敏感神经。她意识到岁月如流,年华似水,在这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内心萌动的情感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花朵,却又因为种种缘由难以言说,只能通过眉间那一抹淡淡的愁绪来含蓄地表达。词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少女那复杂而隐秘的伤春情感表达得委婉深沉,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共鸣与触动,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少女那颗细腻而敏感的内心。
3. 作品点评
此诗作者以精妙笔触,从少女尝果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地过渡至伤春之情,衔接紧密流畅。乍看上下两片,似各自独立、关联甚微,可细品之下,一条暗线悄然相连,使得全词过渡自然,架构精巧而曲折。词人对女性心理的刻画尤为独到,将少女细腻的心理活动,不着痕迹地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这般高超的词法,将情景交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难怪后世对周邦彦的词作称赞有加。
# 二声。闺咏亦新,不似柳公尘下。
近代乔大壮《手批片玉集》
上一篇:宋·王溥《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