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朝代:唐作者:栖蟾浏览量:2
niú
yóu
chūn
fēng
fēi
qīng
shān
qīng
cǎo
suō
chū
chàng
yuè
míng
zhǎng
guī
rén
ěr
shì
fēi

译文

能够将牛自由地骑,春风拂面细雨沾衣。山青草青春趣盎然,一笛一蓑自在随意。白天唱着歌儿放牧,晚上拍手踏月而归。世问谁能像你一样,生活快乐无是无非。

逐句剖析

"牛得自由骑":能够将牛自由地骑,

"春风细雨飞":春风拂面细雨沾衣。

"青山青草里":山青草青春趣盎然,

"一笛一蓑衣":一笛一蓑自在随意。

"日出唱歌去":白天唱着歌儿放牧,

"月明抚掌归":晚上拍手踏月而归。

# 抚掌:拍手,高兴的样子。

"何人得似尔":世问谁能像你一样,

# 尔:如此,这样。

"无是亦无非":生活快乐无是无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牧童》是唐代栖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勾勒出细雨春风中牧童骑牛的画面。颔联从空间描绘,“青山青草”衬牧牛环境,“一笛一蓑”与牧童、细雨呼应,充满诗意。颈联以时间为序,“日出唱歌”“月明抚掌”尽显牧童欢乐。尾联借世人与牧童对比,突出其无是非的珍贵生活。全诗语言通俗,虽有理想化色彩,却魅力十足,令人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诗中为我们呈现了牧童惬意的生活场景,他能自由地骑着牛,在春风细雨里穿梭,在青山青草间悠然自得,日出时唱着歌外出,月明时拍着手归来。体现了牧童生活的自在无忧,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质朴、无是非纷扰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牧童“无是亦无非”的简单生活,反衬出尘世的复杂与纷扰,突出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首联通过描写牧童骑牛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牛得自由骑”,一个“自由”二字,突出了牧童的无拘无束,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着牛前行。“春风细雨飞”,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春风吹拂,细雨纷飞,给人一种清新、柔和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牧童的生活状态,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欢快的基调。“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颔联进一步刻画了牧童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形象。“青山青草里”,点明了牧童活动的地点,青山绿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笛一蓑衣”,则描绘了牧童的形象,他身披蓑衣,吹奏着笛子,悠然自得。这里的“一笛”和“一蓑衣”,不仅是对牧童外在形象的描写,更象征着他的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颈联描述了牧童一天的活动,从早到晚,他都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世界中。“日出唱歌去”,太阳升起时,牧童唱着歌离去,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月明抚掌归”,明月高悬时,他拍着手归来,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这里的“唱歌”和“抚掌”,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快乐和满足,他不受世俗的束缚,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两句诗通过对牧童日常活动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尾联诗人发出感慨,有谁能像牧童这样呢?“无是亦无非”,意思是牧童没有是非纷扰,自由自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牧童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心境。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升华了主题,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下一篇: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