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朝代:宋作者:胡仲弓浏览量:2
suí
lóng
nán
hòu
shì
zuò
quán
rén
jǐn
shí
chuán
jiā
kōng
bào
guó
shēn
zhōng
yuán
biān
chén
běi
dìng
zhī
guī
wèi
yǒu
yīn

译文

自从跟随帝王向南渡过长江之后,家族已经在泉州生活繁衍了五代人了。仅仅只是知道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家谱,空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身的本领,却无法施展。中原大地上如今已经看不到宋朝军队战马的踪迹,钜野这个地方被边境的战火和尘土所阻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北方,回归故乡的日期也没有什么缘由和机会。

逐句剖析

"随龙南渡后":自从跟随帝王向南渡过长江之后,

"五世作泉人":家族已经在泉州生活繁衍了五代人了。

"仅识传家谱":仅仅只是知道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家谱,

"空余报国身":空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身的本领,却无法施展。

"中原无马迹":中原大地上如今已经看不到宋朝军队战马的踪迹,

"钜野隔边尘":钜野这个地方被边境的战火和尘土所阻隔。

"北定知何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北方,

"归期未有因":回归故乡的日期也没有什么缘由和机会。

# 归期未有因:同上书卷六六四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思故乡》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叙述家族自随龙南渡后,已在泉州历经五世,点明自身漂泊异地的缘由与经历;颔联“仅识传家谱,空余报国身”,写出仅知家族传承,却只能空有报国之志,体现个人壮志难酬之感;颈联“中原无马迹,钜野隔边尘”,借中原不见宋军踪迹、钜野被边尘阻隔,暗示故土沦陷,饱含对中原的牵挂;尾联“北定知何日,归期未有因”,直白地抒发对故乡收复之日的期盼,以及归乡无期的无奈。全诗以质朴的语言,将思乡之情与爱国情怀交织,尽显沉郁悲怆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胡仲弓(?~?),南宋诗人。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曾两赴春闱,中进士后任县令,因言事罢归,后为绍兴府掾、粮料院官,最终辞官浪迹江湖。其诗风多山林枯槁之调,部分作品对官府贪乐、不恤民生有所讥刺,亦有伤时忧国之作。著有《苇航漫游稿》,久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随龙南渡后,五世作泉人”:诗人讲述家族历史,自随朝廷南渡后,已在泉州历经五世。简单两句,交代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原因和长久的漂泊状态,为全诗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颔联“仅识传家谱,空余报国身”:诗人说自己只了解家族的传承,却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仅识”和“空余”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家族渊源的感慨以及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失落。颈联“中原无马迹,钜野隔边尘”:此联描绘了中原地区不见宋军的踪迹,钜野被边境的战火和尘土阻隔的景象。通过对故土沦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中原的深切牵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尾联“北定知何日,归期未有因”:诗人直接抒发情感,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复北方失地,也没有归乡的机缘。“知何日”和“未有因”,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无期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适《北斋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北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