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zhì
liú
zhì
shū
zhōu
yǒu
huái
怀
suì
dàn
zhōu
píng
jiāng
mén
wài

朝代:宋作者:曹彦约浏览量:3
shū
jùn
jīng
dōng
jié
mén
suì
shí
tiān
hán
chéng
zǎo
dòng
shuǐ
xíng
chí
zài
bài
wéi
xiōng
shòu
寿
tóng
shēng
niàn
qióng
nián
zhōng
shì
zhì
shǐ
shī

译文

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说今天是冬至,不禁回忆起了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天寒地冻,城门早已关闭,江面也冻结住,回家的行程也被延迟。想起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想到一年到头都客居他乡,一直到现在才写下这首诗真是感慨万千。

逐句剖析

"舒郡惊冬节":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说今天是冬至,

"吴门忆岁时":不禁回忆起了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

#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天寒城闭早":天寒地冻,城门早已关闭,

"冻合水行迟":江面也冻结住,回家的行程也被延迟。

"再拜为兄寿":想起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

"同声念母慈":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

"穷年终是客":想到一年到头都客居他乡,

"至日始题诗":一直到现在才写下这首诗真是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即点明诗人客居舒州,值此冬至佳节,不禁心生触动,追忆起往昔在吴门的岁月。颔联描绘了冬日严寒、万物萧索之景,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又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及行动上的拘束。至颈联,情感转向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尽显血脉亲情之厚重。尾联则是对全年漂泊、羁旅他乡的总结,字里行间满是深沉感慨。全诗以冬至为时间坐标,交织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身处异地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曹彦约(1157~1228),南宋文学家。字简甫,号昌谷,谥文简,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历仁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令等职。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修撰,寻兼侍读,迁礼部侍郎,知常德府,以通议大夫致仕。曹彦约生平以事功著称,亦工诗文。《四库全书总目》论其诗文:“奏议大都通达政体,可见施行,所论兵事利害,尤确凿有识,不同摭拾游谈。”“惟俪词韵语稍伤质朴。”著作今存《经幄管见》《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羁旅思乡的诗。整首诗以冬节这一特殊时令为背景依托,细腻地描绘出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同时也抒发了他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感慨万千。

2. 分段赏析

首联“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开篇点明地点与情境,“舒郡”即诗人当下所在的舒州,“惊”字生动表现出诗人对冬至这一节令突然到来的意外之感,或许因留滞此地,时光悄然流逝而未觉。“吴门”则指代故乡苏州一带,“忆岁时”直接抒发对故乡岁旦时光的怀念,在冬至之际,对故乡往昔岁旦热闹场景的回忆涌上心头,形成当下留滞与往昔回忆的鲜明对比,为全诗奠定了怀乡的情感基调。颔联“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描绘了舒州冬日的严寒景象。“天寒”二字简洁勾勒出天气特征,因为寒冷,所以城门早早关闭,一个“早”字,既写出了天气的酷寒,也侧面反映出城市的冷清、孤寂氛围。“冻合水行迟”进一步渲染寒冷,河面结冰,水流迟缓,行船艰难,此句不仅描绘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更暗示出诗人因天气与路况而滞留舒州的无奈处境,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闷与羁旅之愁。颈联“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由前文的写景与处境描述,转而抒发情感。诗人向兄长遥拜祝寿,体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即便身处异乡,对兄长的祝福之情依然真挚。而“同声念母慈”则将情感升华,与兄长一同思念母亲的慈爱,此句情感真挚动人,在冬至这个本应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诗人漂泊在外,对亲人的思念愈发浓烈,通过回忆母亲的慈爱,更增添了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尾联“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直抒胸臆,“穷年”表示一整年,诗人感慨自己一年到头始终是漂泊在外的客人,一个“客”字,道尽了自己羁旅天涯的辛酸与无奈。“至日”即冬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才提笔写下这首诗,将一年来的漂泊之感、思乡之情都融入其中,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既是对自己这一年漂泊生活的总结,也是对内心复杂情感的宣泄,读来令人动容,深刻地表现出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蟠《登孤屿》

下一篇:宋·郭祥正《金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