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yǐng
·
·
luò
xié

朝代:唐作者:吕洞宾浏览量:1
míng
yuè
xié
qiū
fēng
lěng
jīn
rén
lái
lái
jiào
rén
jìn
tóng
yǐng

译文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逐句剖析

"明月斜":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

# 明月:一作落日。

"秋风冷":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

# 秋风:一作西风。

"今夜故人来不来":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

# 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教人立尽梧桐影":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梧桐影·落日斜》乃唐代道士吕洞宾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秋风瑟瑟的画面。词中的主人公满怀期待,盼望着故人的到来,内心焦急万分。只见他时而焦急地搓手,时而徘徊踱步,那份因故人久盼不至,却又不舍离去的缠绵情意与微微嗔怪之意,仿佛就在眼前,呼之欲出。从艺术表现来看,整首词巧妙借助外部环境,不着痕迹地烘托出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思,成功营造出一种境界与情感和谐交融、景色与情绪相通的绝妙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梧桐影·落日斜》为唐代道士吕洞宾所作,相传其为八仙之一。宋胡仔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以及《词林纪事》卷一引《竹坡诗话》,都提到此词是题写在京师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僧房间壁上的,不过各版本词句稍有不同。综观全词,其描绘的秋景与抒发的幽情,尽显早期作品的风格特点,据此推测,它显然是吕岩早期所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描写了夕阳西沉、秋风萧瑟的特定场景,细腻刻画出词人在此时期待故人前来,焦急万分,时而搔手,时而徘徊,因故人久久未至却又不舍离去,而流露出的缱绻深情与微微嗔怪之意。

2. 写作手法

烘托:“落日斜,秋风冷”这一句通过描绘夕阳西斜、秋风送寒的景象,从外部环境入手,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一方面,“落日”的余晖渐弱,暗示时间的流逝,渲染出一种迟暮之感;“秋风”带来的寒冷,不仅是身体上的感知,更强化了环境的冷寂。另一方面,这种冷寂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词人内心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凄切感情。借景抒情:“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此句表面描绘的是词人在梧桐树下,看着月影由长变短直至消失,实则通过这一等待过程中的所见之景——“梧桐影”,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漫长的等待中,月影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从黄昏到深夜,友人却始终未出现。词人借“立尽梧桐影”之景,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友人殷切的期盼,久等不至的焦急、幽怨,以及孤独寂寥之感。借眼前景,抒心中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刻动人。

3. 分段赏析

此词开篇两句“落日斜,秋风冷”,寥寥数语,便精准勾勒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独特环境:夕阳缓缓西沉,余晖渐黯,秋风瑟瑟拂来,寒意袭人。短短六字,简洁凝练,却如玑珠般珍贵。其中这个“冷”字,堪称神来之笔,不仅生动点染出秋日黄昏的清冷孤寂氛围,更从侧面衬托出词人对友人深深思念时内心的凄切之感,同时巧妙地为下文“今夜”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词的后两句“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通览全词可知,词人与友人想必早有约定。从夕阳西斜时分,词人便满怀期待,兴致勃勃地等候友人,这一等,便从黄昏直至夜深。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明月缓缓爬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月光映照而生,而当“影子”消失殆尽,意味着月亮西沉,天即将破晓。词人一心等待与友人相聚欢谈,然而久久不见友人身影,内心焦急之情渐生,难免夹杂着些许抱怨。“今夜故人来不来”,这一句,不知是词人的自问,还是试图询问他人,亦或是向天地星月发出的感慨?自“落日斜,秋风冷”起始,词人便殷切等待,直至此刻夜深人静,银河星光稀疏,明月已然西落,这漫长的等待,不仅凸显出时间之久,更深刻展现出词人在焦急烦怨中,那份思念之深沉、盼望之急切。这是特定环境下,人物所独有的特殊情感。倘若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未经思索、脱口而出,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意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五个字,每一字都生动传情,处处饱含着词人的情感,充分表明词人等待友人的时间漫长无比。词人巧用一个“影”字,描绘出月华洒满地的景象,如此情境非但未能减轻对友人的思念,反而愈发浓烈;在月光下独自伫立,形单影只,怎能不触动内心的孤独与清冷;梧桐树影逐渐消失,又怎能不引发词人对虚掷欢聚良宵的幽怨,以及对友人更加急切的思念之情。

4. 作品点评

全词仅二十字,却巧妙运用“落日”“秋风”“梧桐影”等意象。词人极为擅长借外物环境,细腻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将境与情完美融合,达到景情相通的绝妙境界。这种借景抒情、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作中,堪称佼佼者。吕岩之作,恰似其传说中仙人般的踪迹,行踪飘忽、难以捉摸,充满了神秘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大梁景德寺峨眉院壁间,有吕洞宾题字。其语云:“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字画飞动,如翔鸾舞鹤,非世间笔也。宣和间,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 陈岩肖《庚溪诗话》亦载此事,与此小异,“落日斜”作“明月斜”。

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下一篇: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