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颦粲素靥":青青的茉莉叶片如美人皱着的眉眼,洁白的茉莉花朵犹如美人的一张笑脸。
# 青颦粲素靥:形容茉莉碧绿的叶子和洁白的花朵就像女子忽笑忽愁。
"海国仙人偏耐热":我很疑惑,她是仙女本来自海中之国,竟能耐得住这杯中的炎热。
# 海国仙人偏耐热:指茉莉乃海上来的仙子,故能忍受人间的酷热。
"餐尽香风露屑":莫非她喝尽了香风和甘露玉汤,不然她的气息怎会如此芳香。
"便万里凌空":她的香味悠长能够冲向万里长空,
"肯凭莲叶":却浮在杯中宛如朵朵微小的芙蓉。
"盈盈步月":她仿佛是位轻盈的仙女在月中步行。
"悄似怜、":悄无声息惹人爱怜地、
"轻去瑶阙":飘入仙宫。
# 瑶阙:月宫。
"人何在":她怎会到这里来,
"忆渠痴小":想是她娇小不懂世风险恶,
"点点爱轻撅":便轻易地被人摘采。
"愁绝":真为她感到愁苦。
"旧游轻别":轻易地离别了她的故土。
"忍重看、":不忍心再看她如今的出路、
"锁香金箧":那么芳香的她竟在上锁的首饰小箱里居住。
# 锁香金箧:把茉莉花瓣珍藏在箱中。
"凄凉清夜簟席":我在竹席上度过凄凉的今夜。
"杳杳诗魂":怕我那难以捉摸的诗魂,
"真化风蝶":会像她一样化作小小风蝶。
# 真化风蝶:指自己化作蝴蝶来到茉莉身边。
"冷香清到骨":茉莉幽幽的香气已沁入我的骨子里。
"梦十里、":如今在我十里之长的梦境之地、
"梅花霁雪":她就像梅花在停息的雪中伫立。
"归来也":归来吧,
"恹恹心事":把你那心中无数伤心事端,
"自共素娥说":同这月宫中的嫦娥谈谈。
# 素娥:月亮。
无需生产
尹焕,字惟晓,山阴人,约公元1231年前后在世,宋理宗绍定年间前后活跃于文坛,生卒年不详。他于嘉定十年(1217年)考中进士,曾从几漕官升任右司郎官,与著名词人吴文英有词作唱和。尹焕未中进士时,曾在游苕溪期间与一位妓女相恋。十年后他再次前往,得知对方已被他人占有,且育有子女,却仍在乐籍之中。于是他以地方长官名义召来这位女子,她许久才至,神色憔悴羞惭,二人相对,万千感慨难以言说。尹焕为此作《唐多令》相赠,词作一时广为流传。其著作有《梅津集》,《绝妙好词笺》评其词多含酸苦之辞,字里行间常流露人生憾恨与情感纠葛的深沉慨叹。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茉莉的形态以及冷香入骨的高洁神韵,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以及对其遭受世俗侵扰的惋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这首词善用拟人手法赋茉莉以灵动感。“翠云遥拥环佩”将绿叶比作簇拥美人的翠云,白花拟作环佩叮当的仙子,勾勒其绰约姿态;“玉骨映冰肌”以“玉骨”“冰肌”摹写花瓣质地,暗合美人清冷淡雅气质。“恨起两眉秋”赋予茉莉愁绪,仿佛因秋意而蹙眉,愁情具象可感;“宝奁空、醉魂难唤”以“醉魂”喻花魂,“难唤”似写花谢,亦含惜花深情。词人借拟人手法,既绘茉莉形神,又融情于物,使其兼具仙姿与人心,营造出幽婉空灵的审美意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眉痕轻约黛,点破流光”,作者以精妙的拟人笔法,将茉莉舒展的绿叶比作美人微蹙的黛眉,仿佛美人正含情凝视;洁白的花朵则化作笑靥,在阳光下绽放,打破了周遭光影的静谧,赋予茉莉花灵动鲜活的神态。寥寥数字,便勾勒出茉莉清新雅致、楚楚动人的模样,让人如见美人眉眼间流转的风情。“娇小不禁重露”进一步将茉莉比作娇弱的美人,不堪承受晨露的重量,惹人怜惜;“步月仙娥静”则把它想象成在月色下静静漫步的仙女,身姿轻盈,气质超凡,在朦胧月色的映衬下,凸显出茉莉柔美空灵的神韵,将其优雅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冷香清到骨”堪称神来之笔,作者用“冷香”二字精准地描绘出茉莉香气的清幽与疏离,不同于热烈浓郁的芬芳,它的香气是清冷孤傲的。一个“骨”字更是将这种清冷高洁的气质推向巅峰,仿佛这香气已深入骨髓,成为茉莉与生俱来的独特印记。为了进一步突出茉莉的不凡,作者借风蝶、雪梅进行陪衬。“风蝶休相觅”好似茉莉在婉拒风蝶的追逐,展现出它不随波逐流的品性;“比并梅花”则将茉莉与傲雪凌霜的梅花相较,以梅花的高洁来衬托茉莉的独特神韵,二者虽处于不同时节,却都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从侧面烘托出茉莉的出尘之美与傲然风骨。
上一篇:宋·张淑芳《更漏子·秋》
下一篇:宋·陆游《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