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寒食雨草萋萋":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 寒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
"著麦苗风柳映堤":轻柔的风吹拂着麦苗,翠绿的杨柳映衬着河堤。
# 著:吹入。
"等是有家归未得":本就因为有家却无法回去而满心愁苦,
# 等是:为何,等于。同样是,都是。一作“早是”。
"杜鹃休向耳边啼":杜鹃啊,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 啼:鸟儿鸣叫的声音。,休:不要。,杜鹃:鸟名,即子规,它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所以很容易引发游子的乡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描绘了寒食节前夕春雨绵绵、草长柳青的田园风光,直抒游子漂泊之痛,借杜鹃啼声的凄厉意象,将自然春景与内心哀愁形成强烈反差。体现了唐代寒食节的文化意蕴与游子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首句“近寒食雨草萋萋”,描绘寒食时节春雨润草、草木丰茂之景,生机盎然;次句“著麦苗风柳映堤”,更以麦浪轻摇、柳影映堤的明丽画面,渲染田园春色。然后笔锋陡转,以“等是有家归未得”的孤寂自叹,将前文春景的明媚与归乡无门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乐景反成哀情之衬。末句借杜鹃啼声本为催归之音,却嗔其“休向耳边啼”,更以声衬寂,凸显游子有家难归的沉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这两句写的是寒食节快到了,天上飘着绵绵细雨,地上青草一片,清风吹动着麦苗,河堤也被杨柳映绿了。诗句里有四种景色:雨、草、麦苗、柳,有的算是乐景,有的算是哀景,但表达的情感却一样,都是愁情。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乡思之愁。后两句“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说的是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我却没心思欣赏风景,都是有家却回不去,杜鹃啊,你就别在我耳边悲啼了。这里主要借杜鹃的叫声,表达诗人想回家却回不了的无奈。语言含蓄,情绪十分感伤,深切地体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还有对有家不能回的深深悲哀。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节奏特别,前两句用“一、二、一、一、二”的节拍,符合绝句的平仄和押韵,这在绝句里很少见。语言像日常说话,情感真诚质朴,读来自然真切。
# 周珽曰:真情、真趣、真话写得出,惟有情痴者能知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沉郁深痛。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十分懊恼,而怪杜鹃,可云匪夷所思。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二句十数层(首二句下)。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上一篇: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下一篇:唐·柳宗元《夏昼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