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yàn
máng
yīng
lǎn
fāng
cán

朝代:宋作者:章楶浏览量:2
yàn
máng
yīng
lǎn
fāng
cán
zhèng
shàng
liǔ
huā
piāo
zhuì
qīng
fēi
luàn
diǎn
huà
qīng
lín
quán
cái
xián
chèn
yóu
jìng
lín
shēn
yuàn
cháng
mén
bàng
zhū
lián
sǎn
màn
chuí
chuí
xià
qián
bèi
fēng
lán
zhàng
rén
shuì
jiào
guài
chūn
xuě
zhān
qióng
zhuì
xiù
chuáng
xuán
mǎn
xiāng
qiú
shù
cái
yuán
què
suì
shí
jiàn
fēng
ér
yǎng
zhān
qīng
fěn
tūn
chí
shuǐ
wàng
zhāng
tái
yǎo
jīn
ān
yóu
dàng
yǒu
yíng
yíng
lèi

译文

燕子繁忙地飞来飞去,黄莺渐渐懒于啼鸣,百花已然残败凋零,柳堤上、柳絮如雪花般纷纷飘坠。轻轻舒展,曼舞婆婆,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白昼漫长,院门紧闭。依傍着珠帘四散。眼看就要沉沉落下,却又一如先前、被风轻轻扶起。燕香的帷帐里美人正在入睡,惊讶地发现春衣上沾满了、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绣花床榻很快堆满了柳絮,仿佛无数香球,刚聚成圆团,又被风吹散碎。不时可见蜜蜂,仰头沾取柳絮,鱼儿浮出水面吞咽水中的絮影。美人遥望那通往章台的道路,深杳难见,想起心上人骑着金鞍马四处游荡,不由落下盈盈泪水。

逐句剖析

"燕忙莺懒芳残":燕子繁忙地飞来飞去,黄莺渐渐懒于啼鸣,百花已然残败凋零,

"正堤上、":柳堤上、

"柳花飘坠":柳絮如雪花般纷纷飘坠。

# 柳花:柳絮。

"轻飞乱舞":轻轻舒展,曼舞婆婆,

"点画青林":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

"全无才思":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

# 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

"闲趁游丝":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

# 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

"静临深院":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

"日长门闭":白昼漫长,院门紧闭。

"傍珠帘散漫":依傍着珠帘四散。

"垂垂欲下":眼看就要沉沉落下,

"依前被、":却又一如先前、

# 依前:依旧。

"风扶起":被风轻轻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燕香的帷帐里美人正在入睡,

# 玉人:美人。,兰帐:燕香的帷帐。

"怪春衣、":惊讶地发现春衣上沾满了、

"雪沾琼缀":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

# 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

"绣床旋满":绣花床榻很快堆满了柳絮,

# 绣床:绣花床。

"香毬无数":仿佛无数香球,

# 香毬:一作香球。

"才圆却碎":刚聚成圆团,又被风吹散碎。

"时见蜂儿":不时可见蜜蜂,

"仰粘轻粉":仰头沾取柳絮,

"鱼吞池水":鱼儿浮出水面吞咽水中的絮影。

# 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吞,一作“吹”。

"望章台路杳":美人遥望那通往章台的道路,深杳难见,

# 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金鞍游荡":想起心上人骑着金鞍马四处游荡,

"有盈盈泪":不由落下盈盈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是宋代章楶所作的一首词。词以暮春柳花为核心,上片描绘柳絮飘坠、飞舞之态,借景营造孤寂氛围;下片写闺中女子见柳花沾衣落床,触景生情,暗诉对游荡在外恋人的相思泪。作品运用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将柳花的飘转与女子情思交融,构思精巧,语言清丽,风格婉约,生动展现出思妇愁绪,是不可多得的词中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为北宋章楶所作,约成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结合苏轼信中所言,“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章楶或因仕途奔波、巡按之务,见柳花飘转联想到人生浮沉,亦或念及远方之人的相思愁绪,遂以婉约笔触借柳花轻盈又漂泊的形态,寄托内心对时光流逝、聚散无常的感慨,词作后获苏轼盛赞“妙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柳花的词篇。以暮春时节柳花飘坠为核心,描绘柳花飞舞、入户的景象,借闺中女子视角,展现柳花在她生活中的踪迹。主题围绕柳花展开,既刻画其轻盈姿态,又借景抒情,表达女子对在外游荡之人的相思、哀怨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多处用典,例如,“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寓情于景:词的上片写初春柳絮飞舞的情景,把对柳花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结合起来。“轻飞乱舞”“闲趁游丝”“垂垂欲下又被风扶起”,既描绘其轻盈飘忽、无依无靠的形态,又暗喻女子心中“游荡不归之人”的浪子形象,如同柳花般行踪不定、若即若离,让女子既牵挂又无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出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拟人:“傍珠帘散漫”写柳花依傍珠帘,“垂垂欲下”“被风扶起”赋予其欲落又起的情态,仿佛活泼孩童。拟人化让柳花有了灵动姿态,既绘出轻盈之形,又传其眷恋不舍之情,形神兼备,精妙传神。

3. 分段赏析

开篇“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词人用细腻笔触勾勒出暮春景象。燕子忙着筑巢穿梭,黄莺不再欢快啼鸣,繁花凋零,此时堤岸上的柳絮纷纷扬扬飘落,短短几句便点明时节,引出全词的核心意象——柳花。紧接着“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生动描绘出柳花在空中肆意飞舞的姿态,它们飘落在葱郁的树林间,仿佛随性而为,毫无心机。这里词人化用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典故,表面写柳花随性,实则暗含对柳花洒脱自在品格的赞赏,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词人巧妙地将柳花赋予人的灵性。柳花好似调皮的孩童,趁着空中飘荡的游丝,悄悄溜进深宅大院。春日漫长,院门紧闭,柳花却好奇地想要一探究竟,这一描写让柳花的形象鲜活灵动,充满趣味,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神秘的氛围。随后“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紧贴着珠帘,姿态散漫,看似即将垂落,却又被风轻轻托起,反反复复。这几句将柳花轻盈飘忽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赋予柳花拟人化的“神情”,仿佛它在与风嬉戏,既展现了柳花的柔美姿态,又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捉摸不定的意境,极具画面感与动态美。下片视角转换,从“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开始,以闺中女子的视角展开。女子从睡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柳花像雪花、琼玉般沾在春衣上,转眼间,绣花床也被柳花铺满,这些柳花聚成一个个香球,却又很快破碎。在这里,柳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它的行为举止让女子产生联想,仿佛变成了轻薄之人,不断纠缠自己,忽聚忽散,也暗示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与惆怅,借物抒情,将女子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得十分细腻。“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词人描写蜜蜂追逐柳花、鱼儿吞食水中柳花倒影的场景,看似是在描绘自然生物对柳花的喜爱,实则通过这些欢快的画面,反衬出闺中女子无人陪伴的孤寂。热闹是外界的,她却只能独自面对空寂的闺房,更显凄凉。最后“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词人借用“章台”这一典故,暗指女子思念的男子在外冶游不归。女子遥望远方,却不见心上人的身影,想到他在外面游荡,不禁泪如雨下。柳花飘落如泪,与女子的泪水融为一体,将女子的相思之苦、哀怨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更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若有不足,应当是上下片主题稍显分散,影响形象统一性。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得用心玩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东坡与质夫帖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辞。

清徐釚《词苑丛谈》

#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 章楶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笔,清丽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便觉质夫词有织绣工夫。晁叔用云:“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耶?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

# “傍珠帘散漫”数语,形容尽矣。

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

# 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是则然矣。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耳。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 必欲屈章而伸苏,亦非公论。俗本失去“谁道”二衬字,不成语,“风扶起”,又有云“费尽东风扶不起”,都欲活。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四

# (东坡)《水龙吟》与原作均是绝唱,不容妄为轩轾。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质夫,浦城人。试礼部第一,以平夏州功,累擢枢密直学土、龙图阁、端明殿学士,拜同知枢密院事,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庄简。黄叔旸曰:“傍珠帘”数语,形容尽矣,体会人微。韩诗:杨花榆荚无才思。白诗:香球趁拍回环迎。柳诗:仰蜂黏落絮。罗邺诗:轻轻碎粉落无香。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此词虽不及东坡和作,而“珠帘”四句、“绣床”三句赋本题极体物浏亮之能,若无名作在前,斯亦佳制。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下一篇:宋·陆游《秋夜纪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