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忙莺懒芳残":燕子繁忙地飞来飞去,黄莺渐渐懒于啼鸣,百花已然残败凋零,
"正堤上、":柳堤上、
"柳花飘坠":柳絮如雪花般纷纷飘坠。
# 柳花:柳絮。
"轻飞乱舞":轻轻舒展,曼舞婆婆,
"点画青林":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
"全无才思":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
# 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
"闲趁游丝":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
# 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
"静临深院":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
"日长门闭":白昼漫长,院门紧闭。
"傍珠帘散漫":依傍着珠帘四散。
"垂垂欲下":眼看就要沉沉落下,
"依前被、":却又一如先前、
# 依前:依旧。
"风扶起":被风轻轻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燕香的帷帐里美人正在入睡,
# 玉人:美人。,兰帐:燕香的帷帐。
"怪春衣、":惊讶地发现春衣上沾满了、
"雪沾琼缀":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
# 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
"绣床旋满":绣花床榻很快堆满了柳絮,
# 绣床:绣花床。
"香毬无数":仿佛无数香球,
# 香毬:一作香球。
"才圆却碎":刚聚成圆团,又被风吹散碎。
"时见蜂儿":不时可见蜜蜂,
"仰粘轻粉":仰头沾取柳絮,
"鱼吞池水":鱼儿浮出水面吞咽水中的絮影。
# 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吞,一作“吹”。
"望章台路杳":美人遥望那通往章台的道路,深杳难见,
# 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金鞍游荡":想起心上人骑着金鞍马四处游荡,
"有盈盈泪":不由落下盈盈泪水。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柳花的词篇。以暮春时节柳花飘坠为核心,描绘柳花飞舞、入户的景象,借闺中女子视角,展现柳花在她生活中的踪迹。主题围绕柳花展开,既刻画其轻盈姿态,又借景抒情,表达女子对在外游荡之人的相思、哀怨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多处用典,例如,“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寓情于景:词的上片写初春柳絮飞舞的情景,把对柳花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结合起来。“轻飞乱舞”“闲趁游丝”“垂垂欲下又被风扶起”,既描绘其轻盈飘忽、无依无靠的形态,又暗喻女子心中“游荡不归之人”的浪子形象,如同柳花般行踪不定、若即若离,让女子既牵挂又无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出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拟人:“傍珠帘散漫”写柳花依傍珠帘,“垂垂欲下”“被风扶起”赋予其欲落又起的情态,仿佛活泼孩童。拟人化让柳花有了灵动姿态,既绘出轻盈之形,又传其眷恋不舍之情,形神兼备,精妙传神。
3. 分段赏析
开篇“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词人用细腻笔触勾勒出暮春景象。燕子忙着筑巢穿梭,黄莺不再欢快啼鸣,繁花凋零,此时堤岸上的柳絮纷纷扬扬飘落,短短几句便点明时节,引出全词的核心意象——柳花。紧接着“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生动描绘出柳花在空中肆意飞舞的姿态,它们飘落在葱郁的树林间,仿佛随性而为,毫无心机。这里词人化用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典故,表面写柳花随性,实则暗含对柳花洒脱自在品格的赞赏,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词人巧妙地将柳花赋予人的灵性。柳花好似调皮的孩童,趁着空中飘荡的游丝,悄悄溜进深宅大院。春日漫长,院门紧闭,柳花却好奇地想要一探究竟,这一描写让柳花的形象鲜活灵动,充满趣味,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神秘的氛围。随后“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紧贴着珠帘,姿态散漫,看似即将垂落,却又被风轻轻托起,反反复复。这几句将柳花轻盈飘忽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赋予柳花拟人化的“神情”,仿佛它在与风嬉戏,既展现了柳花的柔美姿态,又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捉摸不定的意境,极具画面感与动态美。下片视角转换,从“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开始,以闺中女子的视角展开。女子从睡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柳花像雪花、琼玉般沾在春衣上,转眼间,绣花床也被柳花铺满,这些柳花聚成一个个香球,却又很快破碎。在这里,柳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它的行为举止让女子产生联想,仿佛变成了轻薄之人,不断纠缠自己,忽聚忽散,也暗示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与惆怅,借物抒情,将女子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得十分细腻。“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词人描写蜜蜂追逐柳花、鱼儿吞食水中柳花倒影的场景,看似是在描绘自然生物对柳花的喜爱,实则通过这些欢快的画面,反衬出闺中女子无人陪伴的孤寂。热闹是外界的,她却只能独自面对空寂的闺房,更显凄凉。最后“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词人借用“章台”这一典故,暗指女子思念的男子在外冶游不归。女子遥望远方,却不见心上人的身影,想到他在外面游荡,不禁泪如雨下。柳花飘落如泪,与女子的泪水融为一体,将女子的相思之苦、哀怨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更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若有不足,应当是上下片主题稍显分散,影响形象统一性。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得用心玩味。
# 东坡与质夫帖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辞。
清徐釚《词苑丛谈》
#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 章楶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笔,清丽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便觉质夫词有织绣工夫。晁叔用云:“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耶?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
# “傍珠帘散漫”数语,形容尽矣。
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
# 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是则然矣。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耳。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 必欲屈章而伸苏,亦非公论。俗本失去“谁道”二衬字,不成语,“风扶起”,又有云“费尽东风扶不起”,都欲活。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四
# (东坡)《水龙吟》与原作均是绝唱,不容妄为轩轾。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质夫,浦城人。试礼部第一,以平夏州功,累擢枢密直学土、龙图阁、端明殿学士,拜同知枢密院事,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庄简。黄叔旸曰:“傍珠帘”数语,形容尽矣,体会人微。韩诗:杨花榆荚无才思。白诗:香球趁拍回环迎。柳诗:仰蜂黏落絮。罗邺诗:轻轻碎粉落无香。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此词虽不及东坡和作,而“珠帘”四句、“绣床”三句赋本题极体物浏亮之能,若无名作在前,斯亦佳制。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陆游《秋夜纪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