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ér
·
·
nián
shí
rén
rén
chù

朝代:宋作者:何梦桂浏览量:3
nián
shí
rén
rén
chù
cháng
tíng
céng
gòng
bēi
jiǔ
jiǔ
lán
guī
xíng
rén
yuǎn
zhé
jìn
cháng
tíng
liǔ
jiàn
bái
shǒu
dài
jiǔ
sòng
jūn
qià
yòu
qīng
míng
hòu
qīng
tiáo
jiù
wèn
jiāng
běi
jiāng
nán
chóu
hái
gèng
yǒu
rén
fǒu
liú
zhù
qiǎng
shū
pán
yuè
jiǔ
xíng
zhōu
yòu
bào
cháo
hòu
fēng
àn
huā
fēi
jìn
hóng
mǎn
xiù
chūn
zhòu
qīng
cǎo
wài
rén
jiān
hèn
nián
nián
yǒu
liú
lián
shǒu
tàn
rén
shì
xiāng
féng
bǎi
nián
huān
xiào
néng
huí
yòu

译文

还记得当年啊,那些离别的人们如今身在何方,我们曾在长亭里举杯共饮,酒意阑珊后各自离去,远行的人已消失在远方。折下的柳枝啊,怎么也折不尽长亭边的柳树。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我的头发已渐渐花白。本想再次摆酒为你送行,可时间却偏偏选在清明节刚过的时候。那青翠的柳条依旧如当年一般,我不禁想问:在这长江之北、大江南岸,像我这样满怀离愁的人,还有谁能比我更深切。留不住啊,勉强准备了简单的饭菜为你饯行。出发的船只又传来消息,说潮水已经涨起来了。江风猛烈地吹着,岸边的花儿被吹得纷纷飘落,只剩下悲伤而流出的血泪,沾满了我的衣袖。春水泛起微微的波纹。青草无边无际地延伸到远方,人世间啊,这样的离别之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我们紧握着手依依不舍。感叹这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相逢,人生不过百年,欢笑的时刻,又能有几回。

逐句剖析

"记年时、":还记得当年啊,

"人人何处":那些离别的人们如今身在何方,

"长亭曾共尊酒":我们曾在长亭里举杯共饮,

# 尊:一作杯。

"酒阑归去行人远":酒意阑珊后各自离去,远行的人已消失在远方。

# 阑:残,尽。

"折不尽长亭柳":折下的柳枝啊,怎么也折不尽长亭边的柳树。

"渐白首":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我的头发已渐渐花白。

"待把酒送君":本想再次摆酒为你送行,

# 把酒:手执酒杯。

"恰又清明后":可时间却偏偏选在清明节刚过的时候。

"青条似旧":那青翠的柳条依旧如当年一般,

# 青条:指柳条。

"问江北江南":我不禁想问:在这长江之北、大江南岸,

"离愁如我":像我这样满怀离愁的人,

"还更有人否":还有谁能比我更深切。

"留不住":留不住啊,

"强把蔬盘瀹韭":勉强准备了简单的饭菜为你饯行。

# 韭:多年生植物,可供蔬食。,瀹:浸渍,煮。,强:勉强。

"行舟又报潮候":出发的船只又传来消息,说潮水已经涨起来了。

# 潮候:潮信。

"风急岸花飞尽也":江风猛烈地吹着,岸边的花儿被吹得纷纷飘落,

"一曲啼红满袖":只剩下悲伤而流出的血泪,沾满了我的衣袖。

# 啼红:比喻人因极度悲伤而流出的眼泪带血。

"春波皱":春水泛起微微的波纹。

"青草外、":青草无边无际地延伸到远方,

"人间此恨年年有":人世间啊,这样的离别之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

"留连握手":我们紧握着手依依不舍。

"叹人世相逢":感叹这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相逢,

# 叹:一作数。

"百年欢笑":人生不过百年,欢笑的时刻,

"能得几回又":又能有几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为宋代词人何梦桂的一首词,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思与怀人之情的作品。上阕聚焦于长亭饯别的场景:曾记往昔与友人共聚长亭、举杯同饮,酒尽人散后折柳相赠却难尽离愁;如今鬓发已斑,又在清明刚过的时节以酒送别,看那青青柳枝依旧,不禁自问:这如我般的离愁,江北江南间可还有人比我更深?下阕转向离别后的怅惘:虽极力挽留却终难阻行舟启程,潮信催促下船影渐远,岸花飞尽、啼鹃声声更添愁绪;春水泛起涟漪,青草无际间顿觉人间离恨岁岁皆有;临别紧握双手,不禁感叹人世相逢本就难得,百年岁月里的欢聚又能有几回重来?全词以“长亭—送别—舟远—怅惘”为脉络,层层递进地铺展离情,将个人离愁与普世之恨相融,在时光流转中深化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至1274年)。彼时何梦桂正任监察御史,亲身经历了官场的起落浮沉与朝代的更迭变迁。其词中"折柳送别"的具体场景刻画与"人间此恨"的宏观感怀,体现出士大夫群体对时世纷扰的深层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思与怀人之情的词。词人通过对往昔的怀念,表达出对人生欢聚无常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作品以追忆过往离别场景开篇,通过“记年时、人人何处”的发问引出对昔日清明时节的深切怀念。词中主人公曾与亲友在长亭设酒践行,彼此举杯痛饮,将离情寄托于酒盏之中。酒尽人散后,折下亭畔柳枝相赠,试图以这一古老风俗寄托相思,却无奈“折不尽长亭柳”——柳枝年年新生,而离人踪迹却无处可寻。时光流转,当年红颜如今已鬓发斑白,又逢清明节气刚过,词人再次面临送别之痛。眼前的青青柳条依旧在风中摇曳,勾起往昔折柳送别的记忆,促使词人不禁喃喃自问:远行的你如今究竟身在江南还是江北?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究竟是独属于我的愁绪,还是天下离人共有之悲?通过层层递进的自问自答,将个人相思升华为普世共情,凸显出离愁之深、思念之切。下阕以“留不住”三字为核心,展开对别后情境的细腻描摹,揭示人生三大难以挽回的遗憾:其一是春光难驻,清明过后百花凋零,暮春景象暗示时光匆匆;其二是故人难归,自离别后音讯全无,主角日日伫立江畔翘首以盼,却只能对着空荡荡的江水诉说牵挂;其三是韶华易逝,当年明艳容颜已被岁月侵蚀成白发,而等待的煎熬却日复一日。词人试图以“强把蔬盘瀹韭”维持平静,勉强准备饯别酒食,却突闻潮信到来、行舟启程的消息,只得仓促奔向江边。然而眼前狂风怒号、岸花飘零,唯有远处传来杜鹃凄厉的啼鸣声,令其不禁泪洒衣襟——此处“啼红满袖”以血泪意象强化相思之苦,暗示悲痛至极已超越生理极限。结尾处视野由近及远,由“春波皱”转向浩渺烟波与无垠芳草,感慨“人间此恨年年有”:离别之痛虽古往今来皆然,但真正能得相知相守、百年欢笑者能有几人?这种对众生聚散无常的深刻体悟,使个人相思跳脱出小我的悲欢,升华为对永恒缺憾的哲学沉思,塑造出一个在时光洪流中咀嚼孤独、却又对人间温情充满眷恋的痴情形象。

3. 作品点评

整首词的情感表达始终凄凉婉转,余味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下一篇:宋·蔡伸《浪淘沙·楼下水潺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