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雪天":长安城中大雪纷纷,
"鸟雀难相觅":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 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其中豪贵家":富贵人家并不怕冷,
"捣椒泥四壁":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 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
"到处爇红炉":朱门处处烧着红炉,
# 爇:烧。
"周回下罗幂":四周放下重重罗帐。
# 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暖手调金丝":温暖的手调拨着金丝乐器,
# 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
"蘸甲斟琼液":酒杯斟满琼浆玉液。
# 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醉唱玉尘飞":醉后高唱雪花飞舞,
# 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
"困融香汗滴":困倦中香汗淋漓。
# 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困融:愧倦,懒散。
"岂知饥寒人":岂知那饥寒交迫的人,
# 岂知:哪里知道。
"手脚生皴劈":手脚冻裂生疮。
# 皴: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通过描写长安大雪天中贵族与平民的不同境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诗中既刻画了贵族家庭的温暖奢华,也描绘了饥寒之人的困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讽刺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全诗以“豪贵家”的奢靡享乐与“饥寒人”的困苦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如“捣椒泥四壁”“爇红炉”“调金丝”“斟琼液”的奢华场景与“手脚生皴劈”的悲惨境遇对比,突出社会贫富差距,强化批判力度。借景抒情:以“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的严寒环境为背景,既营造特定场景,又暗含对底层人民生存困境的同情。白描:通过“捣椒泥四壁”“爇红炉”“下罗幂”“调金丝”“斟琼液”等细节,简洁勾勒“豪贵家”的奢华生活,不加修饰却画面感强烈。
3. 分段赏析
头两句:开篇点明时间(大雪天)、地点(长安),以“鸟雀难相觅”侧面烘托雪势之大、天气之寒,为全诗设置冷峻的环境背景,也为后续对比埋下伏笔。中八句:聚焦“豪贵家”的奢靡生活,通过“捣椒泥四壁”(温暖奢华的居住环境)、“爇红炉”“下罗幂”(御寒陈设的讲究)、“调金丝”“斟琼液”“醉唱”“香汗滴”(宴饮歌舞的放纵)等细节,层层铺陈其享乐场景,与外部严寒形成强烈反差,暗讽其对民生疾苦的漠视。后两句:笔锋陡转,以“岂知”二字引出“饥寒人”的悲惨处境,“手脚生皴劈”的细节直击人心,将批判的锋芒直指社会不公,收束有力,发人深省。
4. 作品点评
《雪诗》是唐代诗人张孜以冷峻笔触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表作。全诗以长安大雪为背景,通过“豪贵家”与“饥寒人”的生活对比,深刻展现了唐末阶级矛盾的尖锐。
上一篇:唐·魏承班《木兰花·小芙蓉》
下一篇:唐·李商隐《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