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芙蓉":芙蓉帐内,
"香旖旎":香气袭人,
# 旖旎:多盛美好貌。宋玉《九辩》:“窃悲夫惠华之曾敷兮,丝旖旎乎都房。”
"碧玉堂深清似水":碧玉堂深处清静似水。
"闭宝匣":合上梳妆匣,
# 宝匣:梳妆盒。
"掩金铺":关上房门,
# 金铺:金饰铺首。门户美称。
"倚屏拖袖愁如醉":倚屏而立,长袖飘飘,如愁如怨,如痴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屋外阳光和煦,景色迷人,烟雾中的花朵是那般娇媚,
# 烟花媚:烟花雾霭中的花朵。韦应物《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诗:“阴壑云松埋,阳崖烟花媚。”
"曲渚鸳鸯眠锦翅":弯弯曲曲的水中的小洲上,对对鸳鸯将脑袋缩在锦翅中安眠。
"凝然愁望静相思":凝视远望,愁上眉头,静静相思,
"一双笑靥嚬香蕊":一对饰有香蕊的酒窝满含着愁意。
# 一双笑靥嚬香蕊:对饰有香蕊的酒窝含着愁意。香蕊:酒窝上的妆饰。
五代前蜀词人
魏承班(?~925),五代词人。籍贯许州(今河南许昌)。仕前蜀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国亡,与其父同时被杀。魏承班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花间集》录其词15首,《尊前集》录其词6首,内容不出花间词之相思别恨范围,其中也有佳句。其词艺术水准,居花间词人之中等。王国维辑有《魏太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木兰花·小芙蓉》是唐末五代词人魏承班创作的一首词,体裁为木兰花词牌,题材属于闺怨相思诗。全词通过描绘美人居所的清幽环境与细腻动作,刻画其孤独相思的情态,以“小芙蓉”起兴,借物喻人,既写荷花之香艳,又暗喻美人姿容,最终以“笑靥嚬香蕊”的瞬间表情,将愁情推向高潮,形成“乐景衬哀情”的鲜明对比。
2. 写作手法
比喻:“小芙蓉,香旖旎”以荷花(芙蓉)的清丽芳香比喻美人的容貌与气质,既点明季节(荷花盛开),又暗示美人如出水芙蓉般纯净娇媚,同时“碧玉堂深清似水”以“水”之澄澈暗喻美人所居环境的幽静与孤寂。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描绘春日烟花烂漫、鸳鸯慵眠的闲适画面,反衬美人独守空闺的愁绪。乐景愈美,愈显其孤寂,情感张力通过对比得以强化以小见大:“一双笑靥嚬香蕊”聚焦美人含愁带笑的酒窝(香蕊),通过微表情的瞬间捕捉,揭示其强颜欢笑、愁绪难消的复杂心理,以局部细节折射整体情感。
3. 分段赏析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一句,首句以“小芙蓉”起兴,既写荷花之香艳,又暗喻美人姿容;次句“香旖旎”强化嗅觉意象,烘托环境氛围;“碧玉堂深”以建筑之幽深暗示美人孤居的封闭性,“清似水”则双关环境之清冷与心境之凄凉,为全词奠定哀婉基调。“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一句,“闭”“掩”二动词表现美人刻意隔绝外界的动作,暗示其逃避现实的愁绪;“倚屏拖袖”则以肢体语言刻画其慵懒倦怠之态,“愁如醉”用比喻将愁情具象化,仿佛沉醉于愁绪中难以自拔,生动展现其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一句,“迟迟”二字既写春日白昼漫长,又暗含时光难捱之意;“烟花媚”与“鸳鸯眠”构成明丽与静谧的对比,反衬美人独对春色的孤寂。鸳鸯成双的意象进一步强化其形单影只的对比,深化相思主题。“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一句,“凝然愁望”直写美人凝眸远眺的专注,与“静相思”形成动作与心理的呼应;末句“笑靥嚬香蕊”以矛盾笔法收束:笑靥本应欢愉,却因“嚬”(皱眉)而显愁苦,通过微表情的瞬间变化,揭示其强颜欢笑、愁肠百结的复杂心境,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