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烟村雨里滩":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
# 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看之容易作之难":欣赏着画中美景很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少艰难。
# 容易:一作如易。
"早知不入时人眼":早知道当时的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
# 时人: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
"多买胭脂画牡丹":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
# 胭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胭,一本作“燕”。后亦泛指红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诗。以幽默反讽之语,抒发对时人低俗审美、不赏高雅艺术的愤懑,以及自己坚守艺术追求却难遇知音的孤寂,批判世俗不良风气。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的首句“云里烟村雨里滩”,便展现出动静交融的意境。“云里烟村”描绘了云雾缭绕下,山村若隐若现的静谧之态,给人以悠远、朦胧之感,营造出静态的画面氛围;而“雨里滩”则将动态元素融入其中,雨水淅沥,滩头水流潺潺,赋予画面灵动的气息。静态的山村与动态的雨滩相互映衬,以动衬静,使整个画面既富有层次感,又充满生机。这种动静结合的描绘,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画作中山水景致的神韵,也为后文抒发感慨奠定了情感基调,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以及对艺术创作艰难的深沉感悟。
3. 分段赏析
“云里烟村雨里滩”一句,寥寥七字便勾勒出层次分明的画面。上方是云烟缭绕的山村,如蒙轻纱般静谧矗立;下方是雨水冲刷的河滩,水流潺潺透着灵动。两者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将山水间的朦胧之美与自然生机融于笔端,足见诗人捕捉景致的细腻功力,画面在眼前铺开时,既有烟雨的缥缈,又有实景的真切。“看之容易作之难”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创作的体悟。常人观画只觉山水寻常,却不知画师落笔时对每一处烟云、每一寸滩涂的斟酌与经营。“容易”与“难”的对比,既道出艺术创作的艰辛,也为后文抒发感慨埋下伏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创作的敬畏与甘苦自知的心境。“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两句,情感直白而强烈。诗人以“牡丹”象征世俗追捧的富贵艳丽,与前文的清雅山水形成鲜明对照。表面说若早知自己的画作不合时人喜好,不如买来胭脂去画牡丹迎合潮流,实则满含对世人审美低俗的愤懑。这种看似妥协的反语,藏着对高雅艺术不被赏识的痛心,也显露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骨气,将怀才不遇的孤寂与对世风的批判尽融其中。
4. 作品点评
李唐于山水画、人物画领域皆造诣精深,尤其山水画,构图简洁洗练,用笔苍劲有力,专注于意境营造。像本诗开篇“云里烟村雨里滩”,便彰显出他在意境构建与画面经营上的高超功力。宋代诗人多有好发议论的习气,而李唐此诗的议论,蕴含独特理趣,非但不违和,反倒让读者觉出深刻韵味,咀嚼不尽。
下一篇:宋·释绍昙《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