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dào
zhōng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2
yáng
liǔ
zhāo
rén
dài
méi
qīng
tíng
jìn
xiāng
cāi
liáng
fēng
yuē
gòng
chén
shā
bìng
lái

译文

杨柳无需媒人就主动招人,蜻蜓飞近马儿又忽然猜疑。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

逐句剖析

"杨柳招人不待媒":杨柳无需媒人就主动招人,

"蜻蜓近马忽相猜":蜻蜓飞近马儿又忽然猜疑。

"如何得与凉风约":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

"不共尘沙一并来":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牟道中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七言绝句。此诗聚焦于中牟道中雨前景致。诗人以细腻笔触,捕捉杨柳主动摇曳“招人”、蜻蜓低飞近马又“相猜”飞远等生动画面,还由凉风携尘沙触发奇想,表达对清爽环境的向往。诗人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杨柳、蜻蜓富有灵动感;奇特想象使诗歌充满浪漫与趣味。这首诗清新自然、意趣横生。陈与义凭借敏锐观察力与精湛语言技巧,将平凡雨前景象写得饶有风味,在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传达出细腻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与义的《中牟道中二首》创作于其仕宦期间。陈与义历经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的动荡时局,其人生境遇跌宕起伏。这组诗创作时,他服丧后重登仕途。在这一过程中,他行走于中牟道上,途中的自然景色如杨柳、蜻蜓、凉风、尘沙等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彼时他仕途有新的变化,内心或许有着复杂情绪,既有重入官场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等。于是他将这些情感融入所见之景,借描绘旅途景致,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创作出这组表现其舒畅心情的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绝句,也是写景诗。诗中描绘了中牟道上的杨柳、蜻蜓、凉风、尘沙等景象,运用拟人等手法,营造出清新有趣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服丧后重登仕途的舒畅心情。

2. 分段赏析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杨柳招人不待媒”,让杨柳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与主动。杨柳枝条随风摇曳,好似热情地向行人招手,无需任何媒介就主动示好。这不仅生动地刻画出杨柳的活泼姿态,更传递出诗人旅途中轻松愉悦的心情,仿佛在与自然亲密互动。“蜻蜓近马忽相猜”,蜻蜓原本靠近马儿飞行,却突然像是对马儿产生了猜疑,迅速飞开。此句继续以拟人手法,赋予蜻蜓以人的心理活动,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这两句诗通过对杨柳和蜻蜓的描写,从细微处展现出旅途的生机与趣味,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知。“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前两句描绘了生动有趣的自然小景,这两句则转入诗人的感慨。“如何得与凉风约”,诗人突发奇想,希望能与凉风达成约定,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将凉风当作可以沟通的对象。“不共尘沙一并来”,直接表明诗人的期望,即希望凉风能单独到来,不要夹杂着尘沙。在旅途中,凉风能带来清爽,而尘沙却会带来困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纯净舒适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委婉地流露出对旅途复杂环境的些许无奈,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韵律协调,节奏流畅而徐缓,于舒缓间尽显悠然之态。其情调诙谐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梦断》

下一篇:宋·李唐《题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