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芙蓉":御园里太液池的荷花,
# 太液芙蓉:唐代长安城东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此借指南宋宫廷。芙蓉,即荷花,比喻女子姣好的面容。
"浑不似、":再不像,
# 浑不似:全不像。
"旧时颜色":从前那么娇艳。
"曾记得、":还曾记得,
"春风雨露":花承雨露春风,人蒙浩荡皇恩,
# 春风雨露:比喻帝王的宠爱。
"玉楼金阙":玉楼金阁,富丽宫殿。
# 玉楼金阙:指富丽的皇宫。
"名播兰馨妃后里":声名在后妃中像兰花一样芬芳,
# 兰馨:本是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的后妃。馨,一作“簪”。
"晕潮莲脸君王侧":脸庞如莲花般红润光鲜,常常陪伴在君王身边。
# 晕潮:指女性脸上泛起红润的美丽光彩。
"忽一声、":忽然一声,
"颦鼓揭天来":惊天动地的鼙鼓,
# 颦鼓:指战鼓。
"繁华歇":宫廷的繁华烟消云歇。
"龙虎散":朝廷土崩瓦解,
# 龙虎:比喻南宋的君臣。
"风云灭":君臣风飘云散。
# 风云:形容国家的威势。
"千古恨":这亡国的千古遗恨,
"凭谁说":叫我向谁诉说。
"对山河百二":面对破碎山河,
# 山河百二:险要之地。
"泪盈襟血":血泪斑斑洒满衣前。
"客馆夜惊尘土梦":被掳北行,驿馆中夜晚常被战乱恶梦惊醒,天刚破晓,
# 客馆:指驿馆,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宫车晓碾关山月":又复北行,车轮碾碎月影,颠簸在荒寒的关山。
# 宫车:指作者和后妃一行乘坐的车子。
"问嫦娥、":仰望一轮冷月,殷切询问嫦娥,
# 嫦娥:一作“姮娥”。
"于我肯从容":能否容许我追随你,
# 从容:舒缓不迫。
"同圆缺":超脱尘世与月亮同圆同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是一首爱国词。全词将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交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千古难消的亡国之恨与身世之叹,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兴:“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作者巧妙运用比兴之法。暗喻自己历经一场沧桑巨变后形容枯槁,精神萎靡。作者此句表面写荷,实则喻人。历经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作者昔日的风采已荡然无存。此处王清惠以太液池中的荷花自比,既与其昭仪身份契合,更隐含她品性高洁、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意。化用:“山河百二”化用自《史记・高祖本纪》中“折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原句意在形容关中地势险要,两万亲兵可抵御诸侯百万之师。一百多年来,南宋王朝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一方,不思进取,最终导致亡国结局。在此,王清惠借“山河百二”指代南宋江山,隐含着对南宋统治者倚仗地形险要、苟且偷安行径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起首处,作者巧妙运用比兴之法。暗喻自己历经一场沧桑巨变后形容枯槁,精神萎靡。目睹旧山河,作者不禁喟然长叹:“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白居易《长恨歌》有云“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皇宫太液池中的荷花已非往昔色泽。实则荷花依旧,只是观荷之人满心哀愁,荷花自然也染上一抹忧伤,与国势昌盛之时大不相同。作者此句表面写荷,实则喻人。历经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作者昔日的风采已荡然无存。此处王清惠以太液池中的荷花自比,既与其昭仪身份契合,更隐含她品性高洁、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意。望着如今清冷的故都宫殿,作者不禁忆起往昔的繁华盛景:“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春风雨露”“玉楼金阙”,作者仅用八字便将昔日富贵奢华的生活勾勒而出。“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王清惠将笔触转向自身,描绘在南宋皇宫中备受宠爱的往昔生活。“莲脸”既与开篇的“太液芙蓉”相呼应,又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如莲花般的娇美容颜。这几句饱含王清惠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而这种眷恋更增添了如今国破家亡后的哀愁。“忽一声”“揭天来”生动地表现出元兵的来势汹汹与声势震天。“繁华歇”高度凝练地展现了南宋王朝的覆灭。突然战鼓轰鸣,元兵如从天降般汹涌而至,昔日繁华瞬间消逝殆尽。这两句笔锋骤转,将作者情感上的巨大落差表现得淋漓尽致。下片《易经》有言:“云从龙,风从虎。”如今,“龙虎散,风云灭”,君臣离散,意味着南宋王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面对“龙虎散,风云灭”的亡国惨象,作者痛心疾首,满心悲叹,“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历经世事变迁、江山易主,如今山河破碎、身世飘零,心中的悲愤无人可诉,只能对着昔日山河默默垂泪,血泪沾满衣襟。“山河百二”化用自《史记・高祖本纪》中“折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原句意在形容关中地势险要,两万亲兵可抵御诸侯百万之师。一百多年来,南宋王朝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一方,不思进取,最终导致亡国结局。在此,王清惠借“山河百二”指代南宋江山,隐含着对南宋统治者倚仗地形险要、苟且偷安行径的批判。作者言辞激昂,尽显忠烈之气。抒发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后,王清惠又将目光聚焦于自身处境。“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行人旅途艰辛,风餐露宿,天刚破晓便要启程赶路,整日奔波于崇山峻岭间,在尘土飞扬的北行路上辗转。因日夜担惊受怕,夜晚在驿馆中常梦到战乱时尘土飞扬的场景,屡屡被噩梦惊醒。这几句如实描绘了作者与其他后宫妃嫔艰难北行的情景,从中可窥见亡国俘虏北行万里的苦难。“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作者哀伤地问道:月中的嫦娥,你能否容我追随于你,与你一同过着与月亮同圆同缺的生活呢?身为南宋昭仪,被俘后的王清惠不仅要承受俘虏生活的苦楚,还要面对元朝统治者可能施加的屈辱。摆在她面前的是两条路,是忍辱偷生,还是坚守气节。面对纷繁世事,她只求超脱尘世,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
4. 作品点评
全词字字泣血,凄婉动人,品读时仿若听闻三峡猿啼、三更鹃鸣,声声哀切,令人心酸落泪,愁绪满怀,久久难以释怀。
# 凄凉怨慕,和者虽多,无出其右。
清晚清词家陈廷焯《词则·放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