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xīn
dòng
·
·
chūn

朝代:宋作者:阮逸女浏览量:2
xiān
yuàn
chūn
nóng
xiǎo
táo
kāi
zhī
zhī
kān
pān
zhé
zhà
zhà
qíng
qīng
nuǎn
qīng
hán
jiàn
jìn
shǎng
huā
shí
jié
liǔ
yáo
tái
xiè
dōng
fēng
ruǎn
lián
lóng
jìng
yōu
qín
tiáo
shé
duàn
hún
yuǎn
xián
xún
cuì
jìng
dùn
chéng
chóu
jié
hèn
rén
gòng
shuō
hái
jìn
huáng
hūn
cùn
xīn
kōng
qiè
qiáng
zhěng
xiù
qīn
yǎn
zhū
fēi
zhěn
diàn
wèi
shuí
shè
cháng
gēng
lòu
chuán
shēng
yuǎn
shā
chuāng
yìng
yín
gāng
míng
miè
mèng
huí
chù
méi
shāo
bàn
lǒng
cán
yuè

译文

仙苑里春意浓厚,小桃花开了,每枝都能摘了。天气变化大,但快到赏花的时候了。但快到赏花的时候了。春风吹得柳树摇,帘栊安静垂挂,深幽处禽鸟啼啭,可是我心里不快乐,闲来漫步在翠绿的小径上,走在小路上更觉忧愁。没人懂我这种感受。我独自发呆到黄昏,心里很难过。我铺好床,关好门窗,却想,这床是为谁准备的呢。长夜里,听到远处的打更声,灯光闪烁。室内银灯忽明忽暗。梦醒时,看到月光下的梅花。

逐句剖析

"仙苑春浓":仙苑里春意浓厚,

"小桃开":小桃花开了,

# 小桃:即小桃红,又名凤仙花。

"枝枝已堪攀折":每枝都能摘了。

"乍雨乍晴":天气变化大,

# 乍:忽然,骤然。

"轻暖轻寒":但快到赏花的时候了。

"渐近赏花时节":但快到赏花的时候了。

"柳摇台榭东风软":春风吹得柳树摇,

# 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帘栊静":帘栊安静垂挂,

# 帘栊: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幽禽调舌":深幽处禽鸟啼啭,

# 幽禽:花柳从中的小鸟。

"断魂远":可是我心里不快乐,

"闲寻翠径":闲来漫步在翠绿的小径上,

"顿成愁结":走在小路上更觉忧愁。

"此恨无人共说":没人懂我这种感受。

"还立尽黄昏":我独自发呆到黄昏,

"寸心空切":心里很难过。

"强整绣衾":我铺好床,

"独掩朱扉":关好门窗,

"枕簟为谁铺设":却想,这床是为谁准备的呢。

# 枕簟:枕席,泛指卧具。

"夜长更漏传声远":长夜里,听到远处的打更声,

"纱窗映、":灯光闪烁。

"银缸明灭":室内银灯忽明忽暗。

# 银缸:亦作“银钉”即银灯。

"梦回处":梦醒时,

"梅梢半笼残月":看到月光下的梅花。

# 梅梢:梅树梢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心动・春词》乃宋代词人阮逸之女所作。此词以 “春词” 为题,借伤春之情抒发闺怨,词中主人公即作者本人。词的上片勾勒早春庭院景致,巧妙烘托出伤离氛围,结尾将情感融入景色,自然衔接到下片。下片起笔便直抒离别相思之苦,从百无聊赖的黄昏着笔,写到残月半掩梅梢的深夜,细腻展现出闺中女子独宿孤眠的境况、魂萦梦绕的凄凉心境,以及对离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委婉且真挚。因作者书写自身真实生活感触,词风虽含蓄缱绻,却无刻意雕琢之态,读来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妇春恨词。词中从黄昏伫立,到独掩朱扉,再到夜深梦回,通过描写长夜更漏、银缸明灭、梅梢淡月等景象,细腻表达出闺中女子无人诉说相思、独守空闺的凄凉心境与对离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铺叙:以“仙苑春浓”起笔,铺展小桃绽放、含露欲滴的初春风光,接着铺写“乍雨乍晴”的天气与“花径柳下”的往昔回忆,再以“东风摇曳垂柳”“柳丛幽禽啼鸣”“翠径寻踪不见”等景致层层推进,从眼前春景到旧日情事,从景物触动到愁绪滋生,多角度铺陈少妇春愁的缘起与深化,让情感在连贯的场景铺叙中自然累积。

3. 分段赏析

上片刻画少妇于花香鸟语的初春景致里,滋生出无尽春愁。“仙苑春浓” 三句,如同一幅春花初放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小桃作为桃花的一种,上元前后便绽放,为浓郁春意添彩。那枝枝小桃光彩照人、含露欲滴,触动了抒情女主人公的心弦,使其情思缠绵悱恻。“乍雨乍晴” 三句,既是当下之景,又勾起往昔回忆。曾几何时,在这般 “赏花时节”,她与故人在花径柳下徘徊,倾诉心声、互致祝福。如今桃花依旧,故人却远在千里之外,怎不令人心中难受。偏偏那轻柔的东风,摇曳着花台月榭旁的垂柳,柳丛深处传来幽禽的啼鸣,更让她情难自禁。“断魂远” 后的结语,自然流畅且韵味十足,是前文情感积累的结果。“翠径” 乃芳草杂花生出的小径,小桃、幽禽如旧,可往日的踪迹、旧梦却难再追寻,怎能不让人愁绪万千!一步一景,景景含情,华丽的辞藻将情感与景致完美融合,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画面。下片描绘少妇独居深闺,难寻幽梦,灯尽梦碎,倍觉孤寂。过片 “此恨无人共说”,紧承 “顿成愁结”。“此恨” 源于春色撩拨、幽禽啼鸣,引发她的千般情思、万缕离恨。黄昏最让离人感伤,它是倦鸟归巢、月上柳梢之时。因此,历代词人常以黄昏为背景,描摹少妇的哀怨。此处,少妇在黄昏中久久伫立,而游子却远在天涯。无奈之下,她怀着绝望整理绣衾、独自掩上朱门,一想到形单影只、枕冷席寒,便心灰意冷,发出 “为谁铺设” 的怨叹,瞬间将其矛盾心情展露无遗。漫漫长夜,更鼓声声传入她耳中,惊醒了短暂的春梦。她睁开朦胧睡眼,只见碧纱窗下,残灯忽明忽暗。这凄凉孤寂的夜,让人更觉 “春色迷人恨更赊”。“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此句情景交融、余韵悠长,抒情主人公的哀愁离恨在这朦胧凄清的景色中缓缓流露,比起直白抒情,更具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运用铺叙之法,从寻觅梦境起始,至梦后醒来收束。内容层层铺陈,情境节节转换,景与情相互交融,刻画细腻入微。词作将写景、叙事、抒情紧密融合,前后彼此呼应,层次清晰分明。它生动且成功地展现出一位少妇独居深闺的孤寂心境,在长调词中,是颇具韵味的优秀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令《众鸟》

下一篇:宋·苏籀《勉旃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