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苑春浓":仙苑里春意浓厚,
"小桃开":小桃花开了,
# 小桃:即小桃红,又名凤仙花。
"枝枝已堪攀折":每枝都能摘了。
"乍雨乍晴":天气变化大,
# 乍:忽然,骤然。
"轻暖轻寒":但快到赏花的时候了。
"渐近赏花时节":但快到赏花的时候了。
"柳摇台榭东风软":春风吹得柳树摇,
# 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帘栊静":帘栊安静垂挂,
# 帘栊: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幽禽调舌":深幽处禽鸟啼啭,
# 幽禽:花柳从中的小鸟。
"断魂远":可是我心里不快乐,
"闲寻翠径":闲来漫步在翠绿的小径上,
"顿成愁结":走在小路上更觉忧愁。
"此恨无人共说":没人懂我这种感受。
"还立尽黄昏":我独自发呆到黄昏,
"寸心空切":心里很难过。
"强整绣衾":我铺好床,
"独掩朱扉":关好门窗,
"枕簟为谁铺设":却想,这床是为谁准备的呢。
# 枕簟:枕席,泛指卧具。
"夜长更漏传声远":长夜里,听到远处的打更声,
"纱窗映、":灯光闪烁。
"银缸明灭":室内银灯忽明忽暗。
# 银缸:亦作“银钉”即银灯。
"梦回处":梦醒时,
"梅梢半笼残月":看到月光下的梅花。
# 梅梢:梅树梢头。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妇春恨词。词中从黄昏伫立,到独掩朱扉,再到夜深梦回,通过描写长夜更漏、银缸明灭、梅梢淡月等景象,细腻表达出闺中女子无人诉说相思、独守空闺的凄凉心境与对离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铺叙:以“仙苑春浓”起笔,铺展小桃绽放、含露欲滴的初春风光,接着铺写“乍雨乍晴”的天气与“花径柳下”的往昔回忆,再以“东风摇曳垂柳”“柳丛幽禽啼鸣”“翠径寻踪不见”等景致层层推进,从眼前春景到旧日情事,从景物触动到愁绪滋生,多角度铺陈少妇春愁的缘起与深化,让情感在连贯的场景铺叙中自然累积。
3. 分段赏析
上片刻画少妇于花香鸟语的初春景致里,滋生出无尽春愁。“仙苑春浓” 三句,如同一幅春花初放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小桃作为桃花的一种,上元前后便绽放,为浓郁春意添彩。那枝枝小桃光彩照人、含露欲滴,触动了抒情女主人公的心弦,使其情思缠绵悱恻。“乍雨乍晴” 三句,既是当下之景,又勾起往昔回忆。曾几何时,在这般 “赏花时节”,她与故人在花径柳下徘徊,倾诉心声、互致祝福。如今桃花依旧,故人却远在千里之外,怎不令人心中难受。偏偏那轻柔的东风,摇曳着花台月榭旁的垂柳,柳丛深处传来幽禽的啼鸣,更让她情难自禁。“断魂远” 后的结语,自然流畅且韵味十足,是前文情感积累的结果。“翠径” 乃芳草杂花生出的小径,小桃、幽禽如旧,可往日的踪迹、旧梦却难再追寻,怎能不让人愁绪万千!一步一景,景景含情,华丽的辞藻将情感与景致完美融合,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画面。下片描绘少妇独居深闺,难寻幽梦,灯尽梦碎,倍觉孤寂。过片 “此恨无人共说”,紧承 “顿成愁结”。“此恨” 源于春色撩拨、幽禽啼鸣,引发她的千般情思、万缕离恨。黄昏最让离人感伤,它是倦鸟归巢、月上柳梢之时。因此,历代词人常以黄昏为背景,描摹少妇的哀怨。此处,少妇在黄昏中久久伫立,而游子却远在天涯。无奈之下,她怀着绝望整理绣衾、独自掩上朱门,一想到形单影只、枕冷席寒,便心灰意冷,发出 “为谁铺设” 的怨叹,瞬间将其矛盾心情展露无遗。漫漫长夜,更鼓声声传入她耳中,惊醒了短暂的春梦。她睁开朦胧睡眼,只见碧纱窗下,残灯忽明忽暗。这凄凉孤寂的夜,让人更觉 “春色迷人恨更赊”。“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此句情景交融、余韵悠长,抒情主人公的哀愁离恨在这朦胧凄清的景色中缓缓流露,比起直白抒情,更具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运用铺叙之法,从寻觅梦境起始,至梦后醒来收束。内容层层铺陈,情境节节转换,景与情相互交融,刻画细腻入微。词作将写景、叙事、抒情紧密融合,前后彼此呼应,层次清晰分明。它生动且成功地展现出一位少妇独居深闺的孤寂心境,在长调词中,是颇具韵味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宋·王令《众鸟》
下一篇:宋·苏籀《勉旃一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