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ěn
shàng

朝代:宋作者:郑伯熊浏览量:3
piāo
fēng
zhōng
zhāo
zhòu
zhōng
qīng
hán
chī
jiá
yǒu
tiān
shí
néng
tiáo
rén
shì
qīng
dēng
gěng
chuāng
wàn
lài
zhù
liú
piāo
yōu
chóu
cóng
zhōng
lái
zuò
zhì
zhàng
shǔ
yǒu
niàn
gōng
míng
nǎi
wàn
jiān
shí
cháng
yín
hán
jiāng
zhuǎn
xiāo

译文

狂风不会刮一整个早晨,暴雨也难以持续一整天。清寒之气侵入细葛夏衣,即便披上夹衣仍觉寒意料峭。连天时都无法恒定调和,人事又怎能尽如人意。清灯在孤窗下闪烁微光,万籁俱寂中更添风声萧瑟。忧愁突然从心底涌起,坐起梳理头发却难平思绪。大丈夫心中自有抱负,功名于我不过是身外之物。何时才能实现广厦千万间的理想,这份心意又何时能完结。长声吟叹回应寒蝉的鸣叫,四壁之间更显凄清冷落。

逐句剖析

"飘风不终朝":狂风不会刮一整个早晨,

"骤雨不终日":暴雨也难以持续一整天。

# 骤雨:暴雨。

"清寒入絺綌":清寒之气侵入细葛夏衣,

#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的,清冷的。

"御袷有余郁":即便披上夹衣仍觉寒意料峭。

# 余郁:残存的郁蒸之气。

"天时不能调":连天时都无法恒定调和,

# 天时:自然运行的时序。

"人事那可必":人事又怎能尽如人意。

# 人事:指人世间的事。

"清灯耿孤窗":清灯在孤窗下闪烁微光,

"万籁助飗飘":万籁俱寂中更添风声萧瑟。

# 飗飘:指疾风。

"忧愁从中来":忧愁突然从心底涌起,

"起坐发屡栉":坐起梳理头发却难平思绪。

"丈夫属有念":大丈夫心中自有抱负,

"功名乃余物":功名于我不过是身外之物。

#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突兀万间屋":何时才能实现广厦千万间的理想,

"此意何时毕":这份心意又何时能完结。

# 何时:什么时候。

"长吟答寒螀":长声吟叹回应寒蝉的鸣叫,

# 寒螀:即寒蝉。

"四壁转萧瑟":四壁之间更显凄清冷落。

# 萧瑟:寂寞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枕上》是南宋郑伯熊创作的古体诗,主题围绕着诗人对天时人事的感慨以及自身抱负的抒发。前六句由自然及人事,阐述对世事无常的看法;中间四句通过景与情的交融,展现忧愁心绪;后六句则直陈志向,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运用起兴,借自然景象引发情感;善用环境描写,如“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渲染孤寂氛围。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沉,反映了南宋文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六句“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以狂风暴雨难以持久的自然现象起兴,引出“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写天气转寒,即便添加衣物仍觉郁寒,进而感慨“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由自然的无常联想到人事的不可预测,表达出对世事变化的无奈。中间四句中,“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描绘出清灯在孤窗闪烁,四周风声呼啸的凄凉景象,营造出孤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诗人忧愁顿生,坐起反复梳理头发,通过动作细节展现内心的烦乱忧愁。后六句:“丈夫属有念,功名乃余物”,诗人直言大丈夫心中有更重要的抱负,功名利禄不过是身外之物。“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则表明诗人渴望像杜甫期望“广厦千万间”那样,实现宏大理想,却不知何时能达成,流露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迷茫。最后“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以长声吟叹回应寒蝉鸣叫,四周更显萧瑟,进一步强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2. 作品点评

全诗以简洁凝练之笔,绘就一幅静谧且内蕴深沉的夜之图景。借环境描写与自身状态刻画,将诗人心底的忧愁与思索娓娓道来。诗韵幽邃,弥漫着孤寂、凄美的氛围,尽显对世事更迭的无奈喟叹,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叩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下一篇:宋·朱雍《十二时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