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朝代:宋作者:杨朴浏览量:3
ruǎn
绿
róu
lán
zhuó
shèng
chuán
yín
diào
zhèng
xiāng
jiān
jiā
yǐng
yān
hàn
dàn
xiāng
zhōng
dài
kuáng
tuō
jiǔ
jiā
chūn
zuì
hòu
luàn
duī
shè
wǎn
qíng
shí
zhí
ráo
shòu
jīn
zhāng
guì
wèi
kěn
qīng
qīng
huàn

译文

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逐句剖析

"软绿柔蓝著胜衣":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

# 胜衣:即蓑衣。,著:穿。,软绿柔蓝:绿色柔软的。

"倚船吟钓正相宜":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

# 正相宜:合适,十分自然。

"蒹葭影里和烟卧":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

# 蒹葭:芦苇。

"菡萏香中带雨披":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 菡萏:荷花。

"狂脱酒家春醉后":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

# 狂脱:狂醉。

"乱堆渔舍晚晴时":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

# 晚晴:傍晚雨后初晴。,乱堆:随便堆放。

"直饶紫绶金章贵":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

# 金章:古代用黄金铸造的官印。,紫绶:紫绶:紫色丝带。古代系印纽用,也作服饰,皆表高官显爵。,直饶:尽管,虽然。

"未肯轻轻博换伊":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 伊:第三人称,指莎衣,亦即指隐居生活。,博:换取;讨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莎衣》是宋代诗人杨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描绘出莎衣柔软碧绿、色泽宜人,穿着它倚靠在船上进行吟诗垂钓极为相称,展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进一步描写在芦苇影里伴着烟雾卧躺,在荷花香气中迎着细雨披上莎衣的情景,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陶醉。“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则刻画了诗人在酒家醉酒后狂放地脱下莎衣,傍晚在渔舍里随意将莎衣堆放的随性姿态,尽显其洒脱不羁。“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笔锋一转,诗人表明即便紫绶金章这般高贵的官职和荣华富贵摆在眼前,也绝不轻易用莎衣去交换,凸显出其对自由闲适生活的珍视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全诗以莎衣为线索,通过对穿着莎衣的各种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诗人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轻视之情融入其中,风格闲适恬淡又幽默诙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初隐士杨朴,一生寄情山水,视功名为浮尘。同窗毕士安官至宰相后,以诗才举荐于宋太宗案前。皇帝诏见之日,杨朴携旧蓑衣献上《莎衣》诗章,竟以渔隐之志谢辞天恩,飘然归隐江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题材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莎衣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状态,以物喻人,借莎衣所象征的自由闲适、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身对官场仕途的厌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2. 分段赏析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这两句是描写莎衣的色彩与用途。一个“软绿柔蓝”将莎衣的质地与色泽鲜活地呈现出来,仿佛让人看到一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的蓑衣。“著胜衣”三字点明这件蓑衣胜过华服,暗含对朴素生活的偏爱。“倚船吟钓正相宜”则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穿着莎衣在船上吟诗垂钓的悠然画面,突出了莎衣与隐逸生活的契合,奠定了全诗闲适恬淡的基调。“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这两句通过环境烘托,展现莎衣的使用情境。前句“蒹葭影里和烟卧”以朦胧的芦苇影子和缥缈的烟霭为背景,勾勒出披着莎衣卧躺的悠然之态;后句“菡萏香中带雨披”则以荷花的清香和细雨为点缀,描绘出在烟雨朦胧中披戴莎衣的诗意画面。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莎衣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之美,更暗含诗人对这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生活的向往。“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这两句通过动态描写,展现莎衣的随性与自在。“狂脱酒家春醉后”写诗人在酒醉后随意脱下莎衣的豪放之态,透露出一种不拘礼法的洒脱;“乱堆渔舍晚晴时”则描绘莎衣被随意堆放在渔舍中的闲适场景,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生活的无拘无束。这两句通过生活化的细节,塑造了一个醉心自然、不受世俗束缚的隐士形象。“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直接抒发诗人的志趣。“紫绶金章”象征高官厚禄,而“直饶……未肯轻轻博换伊”则以强烈的对比和决绝的语气,表明即便富贵显达也绝不换取莎衣所代表的隐逸生活。这两句直抒胸臆,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精神境界推向高潮,使全诗的隐逸主题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下一篇:宋·丘濬《行不得也哥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