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广野骑台荒":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
# 骑台:指戏马台。萧子显《齐书》:“宋武帝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广野:广阔的原野。,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山寺钟鸣报夕阳":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
# 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人事自生今日意":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
# 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之意。,自生:自然生发出。,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
"寒花只作去年香":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
# 寒花:指菊花。李煜诗:“鬓从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杜甫诗:“寒花只暂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
# 巾欹:头巾倾斜。
"语妙何妨石作肠":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
# 石作肠:铁石心肠。这是用皮日休《桃花赋序》中评宋广平语。宋广平即唐玄宗时名相宋璟,他为人耿介刚毅,而其《梅花赋》却极婉约妩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说他“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语妙:《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落木无边江不尽":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
#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此身此日更须忙":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 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此日:重九节这一日。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重阳登高题材的诗。通过描写重阳登高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老境将至、好景不常的感慨,表达了应珍惜时光、专注于赏景作诗,不必为世俗之事忙碌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诗善用典故,含蓄蕴藉,如“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一句,巧用孟嘉落帽与“石作肠”两个典故。孟嘉落帽典故源自东晋,九月九日桓温在龙山宴请僚佐,风吹落孟嘉帽子,他仍从容自若;“石作肠”则形容人刚硬不为情感所动。在诗中,作者以“巾欹更觉”与孟嘉落帽形成反差,突出自身对岁月流逝的敏感,感慨时光催老;用“石作肠”典故,将诗歌语言精妙与“石作肠”之人也能写出婉媚词句相联系,表达出对诗歌创作的自信与追求,同时暗写登高赋诗的雅事,使诗歌内涵更为丰富。
3. 分段赏析
首联:“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以景起笔,广袤原野之上,平林如黛,曾经辉煌的戏马台如今一片荒芜。山寺悠悠钟声传来,似在告知众人,夕阳即将西沉。短短两句,巧妙点明季节、地点与时间,语言闲淡而雅致。颔联:“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转而抒情,时光匆匆,又至重阳佳节。每到此时,人们心中难免涌起思亲念故之情;而菊花却不管人事变迁,依旧绽放,散发着与去年无异的寒香。颈联:“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描绘节日清游场景,头巾被风吹得歪斜,诗人愈发感受到白霜已悄然爬上鬓角,与孟嘉帽落的悠然不同,更添岁月沧桑感。此句巧用“石作肠”典故,暗示诗歌语言精妙,即便如铁石心肠之人,也能写出婉媚词句。两句借典故含蓄展现登高赋诗之景,构思精巧。尾联:“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抒发登高后的感慨。面对无边落木、不尽江水,诗人感叹眼前美景如此动人,正应尽情赏玩,然而此身却仍被世俗事务缠身,难以抽身,表达出对时光易逝、身不由己的惋惜之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颇具韵味,格调清淡却不失高雅情致,诗中所蕴含的深意更是耐人寻味。从诗学渊源来看,作者显然深受杜甫影响,在创作中着力效仿,于字里行间尽显瘦劲笔力,又营造出浑厚深远的意境。
# 无己云:“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此渊明所谓“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也。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 重九诗自老杜之外,便当以杜牧之《齐山》诗为亚,已入“变体诗”中。陈简斋一首亦然。陈后山二首,诗律瘦劲,一字不轻易下,非深于诗者不知,亦当以亚老杜可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
# 虽未深厚,然自清挺。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
# 陈后山吟诗最刻苦,《九日》云:“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郑毅夫云:“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此种句,似易实难。人能知易中之难,可与言诗。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