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剪叶":翠绿如云的叶子,像是被精心裁剪过一般,
# 绿云剪叶:指翠绿的桂叶仿佛云朵裁剪而成。
"低护黄金屑":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黄色花朵。
# 黄金屑:桂花的金黄色花蕊。
"占断花中声誉":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
# 占断:占尽。
"香与韵、":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
"两清洁":这两者都无比洁净,没有一丝世俗的污浊。
# 清洁:形容桂花品性的高洁。
"胜绝":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
"君听说":您且听我说。
"是他来处别":是因为它的来历与众不同。
"试看仙衣犹带":且看这桂花,好似仙女的衣裳,
# 试看仙衣犹带:“仙衣犹”三句:指桂花乃天上仙树,带着月宫的玉露和光芒。
"金庭露、":还留存着天庭金庭的露水、
"玉阶月":沾染着玉阶的月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描绘了桂花的形象与高洁气质,刻画桂花外在形态与内在神韵,借传说赞美桂花的绝佳与超凡脱俗,借物寓怀,寄寓了词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将桂树的绿叶比作绿云,形象地描绘出叶子的翠绿与轻盈,把桂花比作黄金屑,生动展现出桂花细碎且色泽金黄的特点,使桂花的枝叶形态与色泽具体可感。正面描写:“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以“绿云”喻桂叶,形状葱郁且色泽莹润;“黄金屑”描写桂花,显示金黄细碎之态。从叶到花,直接刻画桂花的形态色泽,凸显其外在美,让读者直观感知桂花的模样。联想:“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由桂花之美联想它来自仙境,似仙衣还沾着仙宫(金庭)的晨露、玉阶的月光。借联想拓宽意境,赋予桂花超凡脱俗的出身,增添神秘、高洁的韵味。议论:“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直接议论评价,说桂花在百花中占尽声誉,香气与神韵皆纯净高洁。以议论定调,突出桂花在花中的独特地位与内在品格,传递对其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上片:“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起笔“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词人运用极为精妙的比喻手法,将桂树的绿叶比作是用碧云精心裁剪而成。“绿云”一词,不仅赋予了绿叶一种轻盈、飘逸的质感,还生动地描绘出其浓郁的翠绿色泽,仿佛那一片片叶子是从天边的碧云飘落而下。而“黄金屑”则形象地刻画出桂花的形态与色泽,细碎的花瓣犹如点点黄金,在绿叶的低护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两句作为全词唯一一处正面描写桂花的句子,工巧逼真,极为妥帖,从视觉角度精准地点明了桂花枝叶以及花朵的形状和色泽特点,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桂花图。“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词人不再拘泥于对桂花外在形态的描绘,而是另辟蹊径,通过议论来深入挖掘桂花的内在神韵。“占断花中声誉”,一个“占断”,强调了桂花在百花之中独领风骚,享有极高的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这六个字,更是言简意赅却又精准独到地道尽了桂花的佳处。桂花的香气清幽淡雅,不浓郁刺鼻,是一种清新纯净之香;其韵味更是超凡脱俗,蕴含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洁气质。“清洁”二字,既指桂花香气的纯净,也指其韵味的高雅,没有丝毫的世俗之气,从嗅觉和内在气质层面,进一步丰富了桂花的形象,使桂花从一个单纯的植物形象,升华为一种高洁品质的象征。下片:“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换头这三句以一种急切而又赞叹的口吻,紧承上片对桂花的赞美之情,再次强调桂花的美好优美已经达到了极点。“胜绝”二字,掷地有声,将词人对桂花的高度赞誉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是他来处别”则点明了桂花之所以如此超凡脱俗的原因——它的出处与众不同。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借传说引发读者的联想,激发起人们想要探寻桂花根源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描述,为桂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词人借助月中有桂树这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词人的笔下,桂花仿佛是天宫中仙子的衣裳,还带着金庭的露水和玉阶的月光。“仙衣”一词,赋予桂花一种超凡脱俗的仙气,使其形象更加灵动、神秘。“金庭露”“玉阶月”,则从侧面烘托出桂花生长环境的清幽、圣洁,点明了桂花之所以高绝而不染俗尘的原因。这几句将桂花的纯洁、清逸描摹得极为传神,与过片所言的“胜绝”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桂花的高洁形象。神话传说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更使桂花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变得更加缥缈、神秘,余韵不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仙气的境界中,久久沉浸其中,反复玩索,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全词语言清新飘逸,笔致轻灵隽永,意境空灵蕴藉。词人从桂花外形深入到内在神韵,以花喻人,层层深入。这首桂花词,堪称词人词作特色的体现。
下一篇:宋·苏轼《西江月·送别》